走出失败后的“丧”

如同硬币有正反两面,我们在不断追寻和实现个人目标的成长道路上,会有成功也会有失败。失败是人生路途中无法避免的境遇。有的人能够在失败之后依旧保持积极的状态,而有的人会陷入悲观失望和沮丧的情绪当中,陷入一种“很丧”的状态。
我有一个学生,平时积极学习,特别爱参加校园活动,前不久他在竞选班干部时落选了,落选后,他整个人的状态明显低落了下来,没动力学习,也没兴趣参加活动了。他对我说他现在觉得很悲观、很沮丧,甚至觉得自己的人生没有希望了。
他还说:“其实我理性上知道我这么想太消极了,但我不知道该怎么走出这种‘很丧’的状态。”相信这种“很丧”的状态,不少人在经历失败之后也体验过。
对失败的理解和应对,对我们每个人而言都是自我成长和心理健康发展的重要一环。那么,失败后情绪不佳,整个人“很丧”,应该怎么办才能尽快走出来呢?
失败后的“丧”,是从哪里来的?
说回我的这个学生,在他和我倾诉他“很丧”之后,我问他,在落选之后,你最强烈的感受是什么?他回答,感觉自己什么都不行,能力不行,口才也不行,人缘更不行,简直是没有希望了。
你看,“丧”的主要来源不就找到了?就是“我不行”这种信念。
正如情绪ABC理论所讲的,我们在事件发生后产生不同的情绪和后续行为(C),不是事件(A)本身导致的,而是对事件的信念(B)导致的。这就解释了为何同样是经历挫折和失败,有的人是消极的,有的人是积极的;有人在挫折之后奋起了,有人在挫折之后颓废了。
情绪ABC理论中的信念(B)虽然看不见、摸不着,但它是我们内心的指南针,在悄无声息地影响着我们的行为和决策。“我不行”信念,代表着个人对自身能力、价值和可能性的一种负面看法或信念。

登录后获取阅读权限
去登录
本文刊登于《心理与健康》2024年12期
龙源期刊网正版版权
更多文章来自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