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酒消愁,愁更愁
作者 郭雨萌
发表于 2024年12月

只凭酒浇愁,愁不能遣,而且日增

老李是名铁路工人,有个女儿刚刚18岁,个子高高的,眼睛大大的。

第一次见到老李女儿时是她跟着急救车送老李来住院,当时她眼睛哭得红红肿肿的,带着担忧与迷茫。

老李是我在普通精神科病房收治的最严重的酒精所致精神和行为障碍患者,因其工作性质,常常不在家,一直有饮酒习惯,会经常应酬,偶尔休息在家时也会小酌一下,常喝四五十度的白酒,每次三两到半斤不等。最多时应酬会喝到一斤左右,会醉酒。由于多年间与妻子聚少离多,缺乏有效的沟通,加之频繁的争执等多重因素,当他们的女儿年满10岁时,妻子提出了离婚的要求。老李虽努力尝试挽留这段婚姻,但最终还是未能挽回,两人最终分道扬镳。女儿跟着老李生活,妻子会辅助照顾女儿起居。

起初的两年,老李沉浸在失落以及对女儿的愧疚中,下班回家就会努力陪伴女儿,弥补那份缺失,酒也喝得比原来频次低,量也少了,生活也总算回归正常。但后来因为老李工作调动,工作地较远,又恰逢女儿小升初,再三斟酌下,他还是让女儿选择了住校。老李工作模式改成了“白夜下休”,夜班后会有两天时间全天在家。面对着空荡荡的房间,老李感觉自己孤家寡人一个,忧愁感骤升,便又捡起了酒杯,越喝越烦,越烦越喝。

起初,老李仅在晚餐时饮酒,但这一习惯逐渐蔓延至午餐,乃至最终演变为早晨醒来便举杯。从前,他赶上做一些好吃的饭菜或外出就餐时才多喝几杯,渐渐地,饭菜吃得越来越少,酒是越喝越多。简单几粒花生米、几根咸菜便足以成为他的下酒之物,甚至到后来,连下酒菜也省去了,只需电视开着,半梦半醒间便能喝起来。他的饮酒种类也从最初的白酒,扩展到了家中存放的红酒,乃至过期的啤酒。至于老李一天之中究竟能喝下多少酒,老李的女儿也说不清楚,2斤、3斤?

酒彻底改变了老李如常的生活,成了生活中的必需品、依赖品,长期大量的饮酒改变了老李的性格,使其暴躁易怒。

本文刊登于《心理与健康》2024年12期
龙源期刊网正版版权
更多文章来自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