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间歇性冷漠”
作者 丁俊贵
发表于 2024年12月

你会突然厌倦他人吗?

你是否有过这样的情况:朋友经常跟你吐槽抱怨学习、生活和工作,突然有一天你不想听了,甚至觉得不耐烦。

每次给家里打电话,都要听父母唠叨家长里短,一开始你还能用心附和,后面却会疲于应付。

面对经常一起玩得很好的伙伴们,你突然不想参与话题讨论了,不想理人……

以上种种情况,在心理学上被称为“间歇性冷漠”。

“间歇性冷漠”的概念

间歇性冷漠是指,当我们对身边的人或事过度共情,让自己变得心累、麻木、抑郁时,我们的身体就会发展出一种“冷漠”来保护自己。

可以通俗地理解为,每个人的同理心就像是一个情感容器,这个容器有它的容量限制。如果一个人在短时间内频繁地对外输出情感,而没有给自己足够的时间来恢复和补充新的情感能量,那么这个容器里的情感就会逐渐被消耗殆尽,导致共情失能的情况。

热情,一旦加上“过度”,就是自焚的火焰。

每个人的能量都是有限的。

热情洋溢固然是好事,但过度热情只会不断透支自己,让你越活越累。

懂得适时冷漠,断然拒绝那些消耗你的人和事,才有能量管理好自己的人生。

我们每个人都会有经历“间歇性冷漠”的时候,这是十分正常的现象,完全不用觉得困扰。它只是使我们原本紧绷的人际关系被“松绑”,告诉外界“我需要充电了”。

成年人最大的清醒,莫过于懂得“间歇性冷漠”。

“间歇性冷漠”的裨益

● 有利于减少社交“伤害”,保持积极情绪

在现实生活中,很多人都曾有过类似经历,明明平时性格温和、待人友善,却在某个瞬间突然变得异常暴躁。

本文刊登于《心理与健康》2024年12期
龙源期刊网正版版权
更多文章来自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