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过度使用”少年的蜕变
作者 林凡瑞
发表于 2024年12月

随着网络和信息技术的发展,人们愈发频繁地使用电子产品,越来越多的青少年也拥有了自己的电子设备。正处于生理和心理发展重要阶段的青少年们,自我管理和控制能力相对较弱,较易产生网络成瘾。网瘾的形成,不但会打乱正常的学习和生活规律,也会严重影响他们的心理健康,导致明显的社会、心理功能损害。

家庭是防范青少年学生沉迷网络的第一道防线。目前,有的家长对如何指导孩子健康上网,如何干预网瘾孩子的不良行为,尚缺乏明确的思路。因此,老师们尤其是班主任老师需要搞好家校联合,做好家校配合,助力学生摆脱网瘾,健康成长。

以下分享两个案例,希望能为如何发挥家校协同育人作用,干预网瘾学生的不良行为,提供一些有意义的参考。

案例一: “孤独型”网瘾

未成年学生的网瘾主要是在家庭和业余时间形成的,而造成网瘾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好奇心的驱使和克制力的缺失,是一个先决条件。因好奇而涉入,因涉入而喜爱,因喜爱而克制力缺失,达到难以自拔的状态。孤独无聊的孩子,更容易在好奇心的驱使下涉足网络,成为“网瘾少年”中的一员。

我们班的小成便是一个典型的代表。他是一个内向型的孩子,上课很少举手,下课很少跟同学玩,老师布置的日记上也只有三言两语,不太爱表达,但除了格外安静和寡言之外,也没有其他不寻常之处。前不久,我和其他任课老师都发现他总在课上犯困,眼眶有些发青,动不动就趴在课桌上打盹儿。起初我们以为他生病了,但事实却是他这段时间一直沉迷网络游戏,晚上一宿一宿不睡觉,所以白天才会萎靡不振。

经了解,小成爸爸被公司派到外地做工程,很少回家。小成妈妈是家庭主妇,除了接送孩子很少与外人交往,她说自己对孩子的学习成绩几乎毫无要求,唯独有一个必须遵守的“铁律”—— 放学之后只能待在家里,不能出门。

谈起原因,小成妈妈说她担心孩子跟其他同学出去玩不安全,担心孩子结识社会上的坏人,孩子爸爸又不在家,她一个人带孩子就图个安稳。

我们首先肯定了她一人养育孩子的不易,对她不许孩子出门、保障安全的做法也表示理解,然后明确告知她,从孩子心灵成长的角度来看,这样做是十分不利的。小成觉得非常孤独,生活环境无聊、枯燥,此时舅舅送他的一台旧电脑就成了他摆脱无聊、寻找刺激的“法门”。

本文刊登于《心理与健康》2024年12期
龙源期刊网正版版权
更多文章来自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