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健康的基石:高质量睡眠

在当今快节奏、高压力的社会环境中,人们的睡眠状况普遍不佳,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公共卫生问题。据世界卫生组织报告,全球约有三分之一的人口遭受着不同程度的睡眠障碍,这一比例在近年来呈现出上升趋势。特别是在工业化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大城市中,由于生活节奏加快、工作压力增大以及电子设备的普及,优质睡眠成了许多人的奢侈品。
睡眠质量与心理健康相互影响
睡眠质量与心理健康之间的关系十分复杂且密切,研究表明,两者相互影响,形成一个循环的关系。
● 睡眠对心理健康的影响
(1)情绪稳定性
良好的睡眠有助于情绪的稳定和心理的平衡。研究发现,缺乏睡眠的人更容易出现焦虑、抑郁和易怒等情绪问题。充足的睡眠有助于大脑处理情感信息,从而减轻情绪波动。
(2)认知功能
睡眠不足会影响大脑的认知功能,包括注意力、记忆和决策能力。长期睡眠不足可能导致认知能力下降,使人更难应对日常生活中的压力和挑战。
(3)应对压力
睡眠不足会降低个体对压力的应对能力。缺乏睡眠使人更加敏感,容易受到外部压力的影响,导致心理健康问题的加剧。
● 心理健康对睡眠质量的影响
(1)焦虑和抑郁
心理健康问题,如焦虑和抑郁,往往会导致失眠和其他睡眠障碍。焦虑症患者常常在晚上反复思考,让他们难以入睡。而抑郁症患者可能会出现早醒或睡眠过多等问题。
(2)压力和生活事件
生活中的重大压力事件,如失业、离婚或亲人去世,都会对心理健康产生影响,并导致睡眠质量下降。心理压力的增加往往使人难以放松,影响入睡和睡眠的深度。
● 循环关系
这种相互影响的关系形成了一个循环:睡眠质量差会导致心理健康问题,而心理健康问题又会影响睡眠质量。

登录后获取阅读权限
去登录
本文刊登于《心理与健康》2024年12期
龙源期刊网正版版权
更多文章来自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