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视频对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影响
近几年短视频行业迅猛发展,成为互联网娱乐主流。根据《中小学生短视频使用特点及其保护》有关内容,超六成未成年人浏览过短视频。可见,刷短视频已经成为青少年日常娱乐的主要方式之一。
大脑健康发育和正向积极价值观的形成是青少年心理健康发展的基石。然而,美国石溪医学院临床教授卡拉达瓦斯表示,根据脑部受创研究,电子产品的屏幕对大脑前额叶的影响,与可卡因无异。因此,引导青少年合理使用短视频应用,选择浏览恰当短视频内容,成为亟待解决之题。
沉溺短视频对青少年大脑产生的不利影响
● 浏览短视频极易成瘾
研究表明,短视频能激活大脑奖赏系统,释放多巴胺,将刷视频与快乐关联,促使人渴望重复此行为。浙江大学在《NeuroImage(神经影像)》研究发现,核磁共振成像显示,个性化推荐视频比随机视频更能激活大脑奖赏相关区域,如中脑腹侧被盖区和其他一些离散脑区等,表明这些算法推荐的视频对观看者更具奖励性,易导致上瘾。青少年因自控力弱,更易沉迷其中。
● 注意涣散飘忽难集中
浏览短视频时,大脑会释放多巴胺,形成依赖。这导致在从事低多巴胺活动或行为(例如工作或学习)时,注意力难以集中。另一方面,短视频的短暂性和即时的快速信息摄入进一步削弱了长时间注意力的维持能力。相较于成人,青少年的注意力本就更不容易集中,若沉迷于短视频,注意力发展将受到严重阻碍,影响学习和其他重要任务的有效完成。
● 认知能力缺乏锻炼提升
短视频应用算法推荐机制使同质化信息堆叠,形成“信息茧房”,限制了观看者信息接收视野,束缚了观看者的创造力和思维发散能力,对现有世界的认知产生偏差;其碎片化信息虽概括高效,却剥夺了深度思考机会。

登录后获取阅读权限
去登录
本文刊登于《心理与健康》2024年12期
龙源期刊网正版版权
更多文章来自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