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老人故土难离
作者 隆春玲
发表于 2024年12月

人老了怕变化,特别是故土难离。这是一个普遍的现象,这种情感源自对家乡的深深眷恋和许多美好的情感依恋。现实生活会涉及老人要面临思考养老问题,以及儿女也要考量照顾父母尽孝需求等问题,当让老人们面对和抉择时,对故土的依恋,老人是离是守,成了许多现代家庭所面临的重要议题。

张大爷今年76岁,儿子大学毕业后到北京当了一个“北漂”,如今已在北京成家立业。几年前张大爷的老伴去世了,儿子和媳妇商量,想把在老家的张大爷接到北京一起生活,一来儿子认为北京的生活条件和医疗资源更好,二来也方便照顾,以尽孝心。

理解儿子儿媳的一片孝心,也怕让他们失望,张大爷勉强答应来到北京。然而人生地不熟,儿子儿媳工作忙,陪伴时间少,张大爷孤寂难耐,十分不适应,还出现了水土不服,总觉得不如待在老家自在,就执意回了老家。

此后,无论儿子儿媳怎么劝说邀请,张大爷都以各种理由推脱不愿再来住,因为此事儿子还和老人闹了矛盾,双方都不愉快。

其实,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发展,现在很多子女和老人都面临着这样类似的问题,面对这种情况,当事人不妨关注以下几个方面:

分析与思考

老人在熟悉的环境中生活了大半辈子,突然到了陌生的环境,有诸多的不适应,再加上年纪大了,适应起来也相对困难,所以有的时候好像不能完全理解孩子们的好意。子女经过自己的努力,留在了城市生活,体会到了物质条件和环境改变带来的生活质量提高,想请自己的父母一起享受生活,如此孝心和举动也是非常值得肯定的。

子女孝顺、赡养父母既是法定义务,也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每个人角色不同,思考角度也会有所不同,是否要离开生活多年的故土,不是有或无的关系,不妨尝试着从下面几点做些思考。

● 不离开故土

对于许多老人来说,故土是他们的根,是他们成长、生活的地方,拥有深厚的情感依托。不离开可能是首选,可以让老人保持对过去的回忆和情感的联结。

好处:在故土,老人有长期建立起的亲友、邻居等社交网,可以让他们继续与这些熟悉的人保持联系。熟悉的环境可以让老人感到安全、稳定和舒适,给予他们心理上的安慰,但这些会给儿女造成距离困扰,子女们需要多花时间及精力陪伴老人,给予老人更多的情感支持。

本文刊登于《心理与健康》2024年12期
龙源期刊网正版版权
更多文章来自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