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的奇幻生物伴随着古老的神话传统,最为著名的当属龙。龙是先民想象中的生物,成书于南宋的《尔雅翼》认为龙“角似鹿,头似驼,眼似兔,项似蛇,腹似蜃,鳞似鲤,爪似鹰,掌似虎,耳似牛。”集众多动物的特点于一身,造就了飞天遁地、行云布雨的神兽。明代谢肇淛《五杂俎》云:“龙性最淫,故与牛交,则生麟。与豕交,则生象,与马交,则生龙马。”龙似乎跳出了生殖隔离,于是造出了大批怪兽,所谓“龙生九子”,就是龙与各种生物杂交的结果,这些怪兽出现在建筑、服饰乃至旗帜上,成为古老国度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只要一抬头,就能看到檐角上腾跃的龙头鱼——它的鱼尾向上高高扬起,这便是龙九子之一的鸱尾。而在宫殿寺庙里驮着石碑的大龟,细看其头部是龙头,四足也是龙鳞龙爪,带有龙的基因,这便是龙九子之一的赑屃。当这些奇幻生物随处可见,便到了“见怪不怪”的地步,而在外来者的视角中,这些怪物却格外显眼。法国汉学家谢阁兰看到中国石碑上的龙,就这样写道:“在怪兽鳞片状的腹部下面,在足、爪、刺、尾的拥挤中,往往还有一个边缘磨钝了的圆孔穿透石碑,遥远的天空碧蓝的眼睛就从那儿窥视来人。”
龙的众多怪胎都在庙堂之中找到了自己的位置,各司其职,各尽其能。还有麒麟之类的祥瑞之兽,也被归在龙族,按南朝梁孙柔之《瑞应图》记载,麒麟的样子是“羊头,狼蹄,圆顶,身有五彩,高一丈二尺”。麒麟又被赋予了美好的品性,《诗经·周南·麟之趾》云:
麟之趾,振振公子;于嗟麟兮!
麟之定,振振公姓;于嗟麟兮!
麟之角,振振公族,于嗟麟兮!
大意是说,麒麟的脚趾,不踩踏生物,麒麟的额头,不抵触人,麒麟的犄角,不伤害人,好比公子的仁厚。战国时成书的《春秋公羊传》载:“麟者,仁兽也,有王者则至,无王者则不至。”把麒麟与统治者的合法性联系起来,通常谓之祥瑞,汉代董仲舒提出“天人感应”之说,他认为君王的作为与上天相关,上天的意志可通过某种“祥瑞”或“灾异”的现象显现出来,如果政治清明、社会太平,上天就会降下麒麟、白鹿、嘉禾、醴泉、甘露等祥瑞之物以资表扬。如果君主昏庸,不行德政,就会激起天的震怒,出现各种灾异现象,例如水灾、旱灾、火灾、地震、日食等等,以示对君主的警告和惩罚。这种观念流布甚广,一直在帝国政治话语中发挥重要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