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对今后五年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重大任务作出了全面的部署,其中针对传媒领域指出,要“构建适应全媒体生产传播工作机制和评价体系,推进主流媒体系统性变革”。主流媒体该如何应对新形势、新任务,成为学界、业界关注的焦点问题。11月1日,由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中国新闻文化促进会、中国报业协会指导,大众报业集团、中共青岛市委宣传部、传媒杂志社主办,半岛都市报社、中共青岛市即墨区委宣传部承办的,以“推进主流媒体系统性变革”为主题的2024传媒年会在山东青岛开幕。来自业界和学界的200多位嘉宾齐聚一堂,展开理论和实践的融合性交流,共同探讨主流媒体系统性变革的实现路径。
把握系统性变革深刻内涵,锚定主流媒体变革方向
全面深化改革需要各领域、各层面、各行业的跟进配合,从而形成深化改革的合力。传媒领域的改革不仅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也为其他领域的改革提供信息传播、沟通协调与舆情呈现。因此,传媒业要从全面深化改革的整体语境中,把握主流媒体系统性变革的深刻内涵。2024传媒年会上,与会嘉宾先后对“主流媒体系统性变革到底是什么”这一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
第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教科文卫委员会主任委员,原新闻出版总署署长柳斌杰指出,媒体进一步深化改革要解决的是体制性、机制性、系统性的根本问题。要全方位全链条地深化改革,而不是一个点、一个环节上的小打小闹。要用互联网思维配置传播力量和新闻资源,全方位推进组织结构、融媒体模式、管理流程、叙事方式、话语体系及媒体的形态、平台、技术建设等方面的改革和创新,尤其要推动技术的变革,探索人工智能等新技术运用到新闻生产传播的全过程,让新型主流媒体全媒体传播体系发挥主体作用。

中国报业协会理事长、人民日报社原副社长张建星表示,信息技术迅猛发展,推动舆论生态、媒体格局、传播方式发生深刻变革,给我国主流媒体带来了新的重大挑战。报业在新时代的发展中,要在不断创新的同时坚守初心。主流媒体应强化政治引领,提升队伍忠诚度和专业水平,坚守“内容为王”原则,推动行业系统性变革。
中国新闻文化促进会会长、人民日报社原副总编张首映指出,主流媒体系统性变革的主体是智能媒体。要以智能媒体带领传媒行业开展系统性、协同性变革。充分利用好有关传媒的人工智能高新技术,充分吸引和大力培养人工智能优秀人才,如此才能向全世界展现中华民族新时代的文化风采和传媒特色,使我们的智能媒体走向世界。
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宣传司副司长刘晓东在致辞中指出,主流媒体系统性变革首先是一场深入骨髓的自我革命,要勇于刀刃向内,进一步解放思想,以数字化赋能、信息化转型为目标,从战略规划、流程再造、平台打造、生产经营、评价考核等方面全面深化改革,破除不适应新质生产力要求的各种束缚和障碍,在深刻把握融合发展规律中探索构建新机制,实现信息内容、平台终端、管理手段共融互通,内容资源、传播资源、技术资源、数据资源有机整合,催化融合质变,激发出改革新活力、发展新动能。
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发展研究中心党委书记、主任祝燕南认为,我国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在目前来看仍然是一个深入人心的信息载体,在系统性变革中,它必将进一步成为我们凝聚共识、汇聚民心的重要力量和载体。
专家们对主流媒体系统性变革的内涵阐述,为传媒行业实现系统性变革厘清了思路、指明了方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