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政务新闻发布会 打造短视频名专栏
作者 李彦
发表于 2024年12月

摘要:借助短视频提升主流媒体的影响力,营造良好的网络舆论环境是当前媒体深度融合时代需要探索的重要课题。“人民现场”是人民网人民视频旗下的一个聚焦于政务新闻发布会的一个常态化短视频栏目,是移动传播时代政务新闻发布会模式转型的重要尝试。本文从内容定位、表达创新、品牌塑造等角度分析“人民现场”短视频专栏的创新策略。

关键词:人民现场 政务新闻 发布会 政务短视频

近年来,政务传播借助互联网渠道,发声平台更加多元、速度更快、范围更广、成本更低。对于主流媒体而言,如何借助短视频等新兴的媒体形态,强化与用户的互动,提升自身的舆论引导力和公信力,是开拓媒体融合发展新思路、促进转型发展的重要手段。“人民现场”专栏在政务传播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该专栏创办于2019年,是人民网人民视频旗下的一档短视频栏目,其内容主要聚焦政务新闻发布会,素材主要来自外交部、公安部、国新办、国台办等部委的每日例行记者会。作为常态化运营的政务短视频栏目,“人民现场”将新闻发布会的核心内容进行提炼并制作成优质的竖屏短视频在互联网广泛传播,开创了政务新闻发布会“视频优先”“移动优先”“时效优先”的全新运营模式,做到了“会毕视频出”。该栏目的视频短小、精练、信息含量大,既符合“短、新、快”的新媒体平台传播规律,又让用户及时了解了新闻发布会中的关键资讯。“人民现场”专栏推出后深受网友喜爱,曾创下“一个月连登20余次热搜”的纪录,并于2021年荣获第31届中国新闻奖“新闻名专栏”一等奖。笔者从找准定位、创新表达、塑造品牌等方面分析“人民现场”的运营策略,总结其成功经验。

一、定位清晰,内容凝练,信息权威

媒体深度融合时代,“内容为王”的基本原则仍然值得坚守。对于主流媒体而言,优质内容是其在融媒体、全媒体传播环境下占据新闻权威高地和网络舆论阵地的关键。政务新闻内容的发布和传播更是如此。“人民现场”是针对政务新闻发布会开设的常态化短视频栏目,通过可视化传播的运营模式进一步推动政务公开,释放权威声音。其设立之初就找准了自身定位,即根据用户的习惯和喜好做一档最大程度还原发布会现场的短视频栏目,将专业性高、政策性强的政务发布会第一时间呈现在用户面前。

1.找准定位,创新政务发布会报道模式。传统的政务新闻发布会视频报道多以电视新闻为主,“我说你听”的画面严肃枯燥,观众错过新闻时间后很难再有机会了解发布会现场的情况,这种单向传播的新闻发布形态已经跟不上当下的信息发展趋势。在互联网时代,人们通常利用碎片化时间从短视频中获取主要信息,“视频优先”“移动优先”已经成为新媒体时代的重要传播逻辑。为顺应时代的发展趋势,人民网于2019年创办了“人民现场”,该短视频栏目聚焦政务新闻发布会内容,结合热点、热词对发布会中提到的核心信息和精彩内容进行提炼并现场制作完成短视频,第一时间发布在人民网和人民视频下设专栏中,并同步分发各大新媒体平台以便让用户及时了解有深度、有内容、易传播的最新政务资讯。经过几年实践证明,“人民现场”独特的风格与定位吸引了无数人关注,多个话题在微博平台阅读量破亿,并经常登上微博热搜榜。诸如“华春莹说就做战狼又何妨”“外交部说中国人民是吓不倒的”“敌不犯我,我不犯敌,敌若妄动,虽远必诛”等话题阅读量均已过亿。通过短视频专栏报道的方式,“人民现场”为大众接受政务新闻发布会信息提供了新模式。

2.内容凝练,浓缩精华划重点满足需求。移动互联网时代,用户往往利用碎片时间通过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通信设备来获取新闻信息。为实现高效传播,“人民现场”栏目将新闻发布会长视频制作成易于观看传播的竖屏短视频,现场拍摄、及时发布,做到了“会毕视频出”,保证了新闻的时效性。“人民现场”短视频内容时长一般在1分钟左右,适应用户的碎片化观看习惯。视频中的内容都是浓缩的信息,标题是内容的简要概括,重要信息通过加粗、放大字号等方式在封面中呈现出来,确保用户第一时间获取主要信息。

本文刊登于《传媒》2024年23期
龙源期刊网正版版权
更多文章来自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