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以中国传统神话为故事原型的“新国风”动画电影,近年来持续刷新国产动画电影的票房纪录,其制作理念根植于对传统神话的集体文化记忆之中,主题往往凸显民族文化价值观,通过故事情节的解构与创新、人物形象的颠覆与重塑等手法,对传统神话故事进行新的影像书写。“新国风”动画电影的视觉表达以东方韵味的视效风格、诗画写意的场景设计与融合古今的服装道具,共同构建充满传统文化内涵的独特影像空间。
关键词:新国风 动画电影 传统神话 中华文化
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的蓬勃发展和国际影响力的不断增强,文化自信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我国的文艺作品中得到越来越多的彰显。“新国风”作为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现代审美有机融合的创新现象,在大众文化场域迅速崛起并成为流行趋势和审美新风潮。在影视领域,《白蛇:缘起》《哪吒之魔童降世》《新神榜:杨戬》等基于本土传统神话题材的“新国风”电影,通过独特的影像叙事和创新的视觉表达,为中华传统文化注入鲜明的新时代特色,向观众展现了中华传统文化的价值观及精神内涵,成为展示我国文化魅力与民族形象的重要载体。
一、“新国风”与“新国风”动画电影
“新国风”是在全球化和跨文化交流日益频繁的背景下,在国家推进文化强国建设进程中孕育而生的新时代文化潮流。不同于传统的“国风”概念,“新国风”更强调聚焦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元素的视觉转化。传统“国风”通过再现、还原传统文化元素,强调历史的延续性和文化的纯粹性,而“新国风”则通过在现代生活中对传统文化融合创新及再创造,使传统文化在现代语境中获得新的生命力。比较而言,“新国风”注重用创新手段将传统文化符号注入当下并创造性地将传统转化为流行、将古老重塑为新颖,以促进文化动态传承与发展。
“新国风”动画电影一般指以2015年《西游记之大圣归来》热映为标志,其后续一系列融合中国传统神话题材的国产动画类型。这类作品在人物角色、故事情节、人文精神等方面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新国风”的“新”不仅指在历史时期的风格新颖,更体现作品在多层面的创新。学者臧金英认为:“‘新国风’动画就是指大量运用传统文化元素,具有中华民族审美风格和精神内涵,且与当代流行文化及审美趣味深度融合的新兴动画形式。”在叙事风格上,“新国风”动画电影以生动、紧凑的叙事方式,增强故事的吸引力;在制作技术上,新视听技术的运用使画面更细腻逼真,提升观影的沉浸感;在表现形式上,“新国风”为动画电影加入更多现代元素,让作品富有时代性与潮流感;而在形象审美方面,它强调形象的唯一性和艺术语言的多样性,给受众带来立体鲜活的视觉享受。
二、基于传统神话原型的影像书写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持续性“两创”复兴,为文化内容生产提供了丰富的原型素材及源源不断的内生动力。“新国风”动画电影基于同观众共通的文化背景,在题材、主题、叙事、人物等方面探索影像书写的多元创新,更易于被广大观众所接受,并引发对民族文化深层次的认同感。
1.题材:传统神话框架下的文化记忆。德国著名学者扬·阿斯曼提出:“文化记忆是关于一个社会的全部知识的总概念,在特定的互动框架之内,这些知识驾驭着人们的行为和体验,并需要人们一代一代反复了解和熟练掌握它们。”文化记忆联结过去与现在,不仅是为了对抗遗忘,也能更好地理解现在。文化绵延传承中,传统神话构建的文化记忆占据重要地位,可以巧妙地将记忆、文化与群体紧密联系在一起,共同构筑人类精神世界的丰富内涵。
文化记忆理论强调,文化记忆不仅仅是对过去的简单回忆,而是立足当下分析时代需求,对历史和传统进行选择性记忆与再创造。“新国风”动画电影的题材源自中国传统神话、民间故事等,这些被“新国风”盘活的历史文化资源,重新被叙述并融合当下的叙事空间,活跃于日常生活图景,唤醒公众对中华传统文化的历史记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