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电影的数字视觉特效创新发展探析
作者 王清韵
发表于 2024年12月

摘要:随着影视产业的数字化和工业化,视觉特效成为影视制作的关键环节。国产电影近年在题材和叙事创新等方面持续发展,但特效应用仍面临预算和人才等挑战。视觉特效行业需推动技术创新,不断提升电影视觉效果以增强国内外市场竞争力。本文针对我国影视特效制作的现状问题,探析国产电影数字视效的创新发展趋势及其影响,以期通过提升数字视觉特效制作水平提高我国影视作品尤其是国产电影的整体质量。

关键词:视觉特效 国产电影 数字化 国际传播

随着虚拟现实、增强现实等新媒体技术的发展以及影视工业化生产模式的完善,数字视觉特效已成为影视创作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历经百年的演变,电影艺术已发展成为更加成熟而丰富的视听语言体系,影视特效在其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成为建构叙事框架和传达话语情感的关键要素。通过与时俱进的创新与技术应用变革,数字视觉特效不仅提升了广大观众的观影体验,也为电影艺术未来发展探索带来了更多新的可能。

一、影视特效的发展历程与现状

影视特效的发展历程反映了电影艺术与技术融合的过程。在早期的电影制作中,特效依赖于机械装置和手工技巧,主要依靠创造力与艺术性的结合推动着创新发展。数字时代,计算机生成图像(CGI,Computer-Generated Imagery)的应用改变了视觉特效制作的方式,使电影创作突破现实限制并呈现更丰富的视觉体验。国产电影视效产业也随之发展,越来越多的电影作品开始探索应用特效创新技术。

1.影视特效与时俱进的持续创新。影视特效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电影制作早期阶段。电影制作人主要通过机械和手工营造视觉奇观,这些尝试为电影艺术注入了创新活力。被誉为“特效之父”的乔治·梅里爱于1902年制作的《月球旅行记》成功开创了电影特效的先河,标志着特效技术在电影艺术的初步应用,通过巧妙的视觉技术展示了电影特效的潜力。随着电影技术的逐步成熟,视觉特效也随之发展。其中,光学打印技术使电影能在影像中呈现更复杂的视觉效果,而定格动画技术为影片中的动画角色和场景创造生动的表现形式,丰富了电影的叙事及视觉表达。特效技术的创新发展使其从简单的视觉幻象逐渐演变为一种复杂的艺术形式,并成为电影艺术创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进入数字时代,计算机生成图像CGI技术革新了影视特效制作的流程方式。数字视觉特效不仅可以精确模拟现实中的物理现象,还能构建超越现实的虚拟世界,极大扩展电影艺术的创作空间,使其能在虚拟环境创造前所未有的视觉表现。数字特效的广泛应用推动电影艺术实现全新表达维度,不仅增强了视觉表现力,还不断推动叙事方式和美学风格等创新。如今,影视特效已成为现代电影制作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在全球范围推动电影艺术的发展与革新。

2.国产电影视效行业快速发展。中国电影产业的投资近年显著增长,特别是在影视特效领域,单部电影的特效预算已能达到数千万元至上亿元。投资的增长不仅提升了特效制作的产能,也推动着以视觉特效为核心的影视内容数量增加。视听新技术的引入将进一步促进对影视特效的资金投入,确保特效团队在前期筹备和技术支持等方面能得到充分保障。国内电影视觉特效产业的发展得益于更多视听技术的创新应用,《卧虎藏龙》《英雄》等影片在国际上的成功体现国内视效技术的初步探索,而《阿凡达》的成功则推动了国内视效大片的创作,也为国产影视特效发展提供了借鉴。

随着影视制作模式的不断优化,国产电影特效近年取得显著进展,《封神》《流浪地球》《长安三万里》等高质量作品,不仅展示了国内影视特效制作水平的提升,也在市场上获得可观票房和良好口碑。

本文刊登于《传媒》2024年23期
龙源期刊网正版版权
更多文章来自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