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智媒时代,我国科技智库在传播实践中仍面临传播对象不精准、传播内容不深入、传播渠道不通畅、传播效果不显著的现实困境,缺少与世界高端智库分庭抗礼的国际传播力和影响力。本文聚焦我国科技智库的传播现状与问题,对科技智库的传播要素和传播过程进行分析,把握好符合科技智库功能和特色的传播机制,就以新媒体矩阵拓宽传播渠道、以媒介融合建设分层受众、以数字技术赋能传播效果提出了具体的传播策略和创新优化路径。
关键词:科技智库 智媒体 传播实践 创新路径
科技智库(Technology Think Tank)是一种专门从事科技领域研究和政策分析的机构或组织,其主要的传播目的是置身于传播要素的关系网络中,向以政府、企业、学术界和社会决策者为主要传播对象的专业人士提供关于科技创新、技术应用、科技政策和产业发展相关议题的深度研究、专业意见和向以普通大众为次要传播对象进行科学知识普及的信息共享过程。21世纪以来,全球科技创新活动密集活跃,人工智能、移动通信、大数据、虚拟现实等新技术正在加速突破并应用,信息技术促使智媒体产生和发展。然而,科技智库的传播活动尚未充分利用媒介资源,缺乏“智库+媒体”的融合传播理念。
一、我国科技智库的传播现状与困境
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的普及应用,新媒体私域流量内的社群传播,以及媒介传播特点及规律的快速更迭,使得信息量激增,传播主体变得广泛,传播渠道更加丰富多元。这样的媒介传播环境给我国科技智库参与社会发展与治理提供了机会,因此能否做好科技智库的内外传播,提升其国际竞争力,成为检验其效能的重要指标。虽然智库本身也蕴含着较强的媒体属性,但仍然需要通过现场调研、传播实践等途径,与专业媒体更紧密地结合起来,通过人工智能手段实现科技智库思想的高效传播。当前,科技智库的传播力与城市的科技创新发展水平基本匹配,在全国24个拥有科技智库的省区市中,北京市、山东省、陕西省、湖北省、广东省的科技智库内容及其传播平台较为丰富;上海市、辽宁省、江苏省、浙江省的科技智库平台体系建设完整,在门户网站、APP、小程序、公众号、数字化系统等媒介平台上全面传播。但是对于其他省市的大多数科技智库而言,由于受到观念、知识产权、平台、人才与运营等因素的制约,在提升传播能力方面仍存在不少问题。
1.未建立联盟体系,传播内容创新力不足。我国大部分科技智库之间与国际著名科技智库之间尚未能形成稳定成熟互信的T2T和P2P的沟通渠道。T2T是指科技智库之间的正式联系,即充分发挥智库作用,建设好科技智库联盟和合作网络。而P2P是指智库之间的专家们的非正式联系,中外著名的科技智库领袖、专家之间互信密切的非正式关系非常重要。近年来,科技智库数量大幅上升,出现泛化现象。个别智库运行机制不健全,研究团队尚未完善,因处在组织建设阶段导致无法产出高质量的成果和产品。与布鲁金斯学会、兰德公司等国际高水平科技智库相比,我国科技智库在创新能力和全球视野等方面存在较大差距,突出表现为对战略性、前瞻性、针对性问题的研究内容不够深入。不少智库研究仅停留在评论和资料分析上,或将学术论文直接改写为政策研究成果,智力水平无法满足国家决策和应对国际关系的需要。因此,提升科技智库思想创新力尤为重要,这需要在智库内部建立T2T和P2P的学术关系网络传播平台,做深层次的调研和会议交流,深入问题沟通与分析;将官方智库、大学智库、民间智库发展统筹规划和引领,形成互补机制。
2.保守思想框限受众,传播渠道狭窄单一。我国绝大多数科技智库的成果来源于领军行业高端人才、科研工作者的指导决策或调研报告,涉及政治、军事、经济、文化各个领域,甚至关乎国家机密。因此为了避免境外势力渗透和泄密,绝大部分科技智库缺乏开放的国际视野,信息传播受到阻碍,仅仅是为了科技工作和社会发展需要,在相关组织内自上而下或自下而上地单向度传播。由于过度重视政策影响力,以政策影响力为中心的智库评价机制使智库重视决策咨询工作,认为领导人批示是衡量智库工作的硬指标,而智库的全球影响力和公众影响力是无从考核的软指标。这使得许多省市的科技智库存在思想保守,过度重视保密性的观念,导致传播意识弱;智库管理者不重视受众的多元性和传播策略的有效性,又导致传播渠道窄、传播内容少、反馈不及时等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