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社巴节是土家族摆手祭祖的传统节日,承载着丰厚的历史文化内涵,盛大的社巴节展演已经成为不同民族共同参与的大型庆典活动。在融媒体时代,社交媒体出现了以虚拟节日场域为基础的“线上过节”形式,解决了传统节日传播信息滞后性、视角单一性、缺乏深度体验等问题。本文将通过分析近年来各融媒体在视觉传播场域中对民族传统节日的展演传播,探索在这一时代背景下民族传统节日展演传播的特征及创新。
关键词:融媒体 视觉传播场域 传统节日展演
民族传统节日是传承民族文化的重要方式,蕴含着丰富的族群文化基因和共同记忆,它是重大的民族文化遗产,承载着族群的历史文化内涵,对发展民族文化、提高民族自信心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土家族社巴节是土家族传统盛大的节日,现今武陵山区酉水流域的一些土家族村寨,作为土家语留存区和土家核心文化区,依然保留着土家人社巴节摆手祭祖的传统习俗。在媒体融合时代,土家族村寨也被卷入传统民俗节日数字在线展演传播的浪潮中,形成了以虚拟节日场域为基础的节庆空间,并以多维传播机制为根本,构建起了新的文化共享圈,传统节日的展演传播出现了新特征。
一、以虚拟节日场域为基础,汇聚他者目光
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龙山县、永顺县、保靖县、古丈县等地,每年都会举行“社巴节”摆手祭祖活动。在以往的土家族社巴节活动中,传统媒体在报道这一盛大节庆时多采用传统媒介形式如报纸、电视新闻、书籍、纪录片等,这些方式往往存在信息滞后、视角单一、缺乏深度体验等问题,难以将留存在原生态环境中的珍贵传统民俗节日原汁原味地展现出来。而新媒体如抖音短视频、微信平台直播、网络电视等形式,构建出绚烂多彩的数字虚拟节日场域,并吸引着越来越多不同层次受众的关注,获得了良好的社会效应。
1.时空同步:文化连接即时化。2012年至2020年,笔者连续数年参与观察了湖南省湘西州龙山县、永顺县、古丈县等地举行的社巴节活动。这一土家族传统民俗节日是为缅怀土家先祖、庆丰祈福,节庆形式涵盖了土家摆手舞、梯玛歌、毛古斯、咚咚喹、打溜子及土家织锦等一系列原生态文化内容。作为土家族最隆重的传统祭祀节日和土家族非物质文化遗产赖以薪火相传的综合载体,社巴节具有丰厚的文化内涵和价值。传统媒体对这一颇具特色的土家族节日的新闻报道或纪录片解读往往是具有特定信息视角的传播,难以满足受众多样化的体验需求和多元化内容要求,节日也难以被即时、鲜活、沉浸式地呈现出来。随着新技术和新媒体的迅猛发展,在移动互联网逐渐搭建起的信息传播网络中,新兴媒体对传统民俗节日展演传播进行了深度更新。在2017年12月9日(农历四月初三)的湖南湘西永顺芙蓉镇社巴节上,已经开始出现通过视频直播方式将原生态社巴节即时呈现的形式,突破了原有的时空及族群文化壁垒。从“他者”视角出发,将正在进行的传统民俗节日、媒体平台和观众直接联系起来,营造出虚拟的真实场景体验,使观众在参与节日的同时产生强烈的在场感,促使观众生成与传统民俗节日文化价值相呼应的情感共鸣,以此提升观众对土家文化的认同感,也增强了土家族人作为文化主体的自信心。
2.文化共享:传播视角多维化。传统民俗节日是在特定时间节点和空间环境中进行的具有独特文化内涵的仪式性活动,其参与者通常具有相同的文化背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