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网络文学日益盛行,网络文学IP跨媒介开发成为热门议题。文章采用文献分析法和案例研究法,探讨网络文学IP跨媒介开发的优势,并选取针对性案例分别从影视剧、动漫、音频、音乐、游戏五个领域展开分析,以佐证网络文学IP跨媒介开发的可行性。在此基础上,提出加强优质网络文学IP供给、健全媒介开发全产业链条、落实用户思维盘活粉丝经济、完善网络文学IP跨媒介开发条件等建议,旨在充分挖掘网络文学价值,助力网络文学实现高质量发展。
关键词:网络文学IP 跨媒介开发 跨界发展
在互联网萌芽之初,网络文学便借着互联网“东风”悄然勃兴。随着互联网与文化产业的融合程度不断加深,网络文学逐渐走上产业化、规模化道路。自党的十九大后,中国作家协会成立网络文学中心,使网络文学被正式纳入新时代文学格局。在文化与技术发展助力下,网络文学IP的概念逐渐形成并进入大众视野。其中,IP(Intellectual Property)本意为“知识产权”,而网络文学在发展过程中,部分作品的文学性、知识性、产权价值得以凸显,实现知名度与影响力的双提升,打造出辨识度较高的网络文学IP。近年来,网络文学与其他媒介形式的融合程度不断加深,推动网络文学的产权优势延伸至其他文化产业领域,网络文学IP跨媒介开发被按下“加速键”,网络文学IP中所隐藏的文化价值与商业价值亟待被挖掘。
一、网络文学IP跨媒介开发的优势
文化产业的细分领域众多,不同领域之间进行互动、跨界融合已成为常态,如图书出版与影视剧互融、非物质文化产业与文化旅游互动等。但大部分细分领域之间往往都是两两互动互融,而网络文学IP跨媒介开发可基于自身独特优势实现以网络文学为圆心,同时与影视、游戏、动漫、音乐等文化产业细分领域融合,几乎实现全产业链条开发。
1.丰富多元的内容体系。丰富多元的内容体系是网络文学IP跨媒介开发的基础,可为文化产业其他细分领域围绕网络文学IP创新提供新方向。与传统文学的成长背景不同,网络文学形成于互联网高速发展的背景下,见证着社会的变迁与经济繁荣。同时,开放包容、荟萃博大的文化环境也是网络文化生长的沃土。经过多年发展和沉淀,网络文学从数量规模到题材类型都实现了质的飞跃,《2022中国网络文学蓝皮书》显示,全国近百家重点网络文学网站的上百万活跃作者累计创作作品上千万部,作品细分类型超过200种。此外,网络文学作品已基本实现都市、爱情、幻想、历史、科幻及主流价值等多维度题材的全覆盖。
2.数量庞大的用户基础。网络文学经过多年发展已积累了数量庞大的用户群。中国社科院发布的《2023中国网络文学发展研究报告》显示,2022年网络文学用户规模达到5.37亿,海外网文访问用户规模达2.3亿。一方面,移动阅读极大地改变了用户的阅读环境与阅读习惯,使用户可以充分利用自身碎片化时间随时随地开展阅读,显著提升了网络文学作品的阅读率;另一方面,网络文学被视为大众文化中的潮流文化,其平等自由的文化氛围、丰富多元的内容体系迅速吸引了大批网络文学的忠实粉丝。近年来,如《大国重工》《梦华录》《斗罗大陆》等网络文学头部IP的用户持续增长,部分知名网络文学作者的忠实粉丝也不在少数,加之网络文学可以同时满足用户内容需求与情感需求,因而成为深受用户青睐的娱乐产品之一。数量庞大的用户基础构成坚实的市场基础,成为网络文学IP跨媒介开发的底气,使网络文学IP无论入驻何领域皆能获得稳定的用户量与流量。
3.不断壮大的作者队伍。网络文学IP跨媒介开发既需要成熟的内容体系予以支撑,也需要源源不断的新鲜血液与时代、与行业并行。网络文学领域不断壮大的作者队伍在实现网络文学IP数量和质量双提升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一方面,头部网络文学作者的实力和号召力可为网络文学IP跨媒介开发提供保障,具有较强影响力与信服力的资深作家成为网络文学IP开发的名片。另一方面,“95后”“00后”新一代作家逐渐加入网络文学创作,使新生代作家群体崛起,与资深作家、中生代作家形成“三足鼎立”的局面。同时,创新性的网文题材、时代性的创作风格既可以为网络文学IP跨媒介开发注入活力,也可以提升网络文学IP跨媒介开发的持久力。
4.日益广阔的市场前景。网络文学自进入市场以来便获得不错的市场效益,从2003年起点中文网建立网络文学付费制度伊始,到当前网络文学收费模式成熟及网络文学版权运作畅通,网络文学IP已作出诸多有益尝试,并取得良好成效。据中国社会科学院发布的《2023中国网络文学发展研究报告》,截至2023年底,中国网络文学阅读市场规模达404.3亿元,同比增长3.8%,网络文学IP市场规模跃升至2605亿元,同比增长近百亿,网文产业迎来3000亿元市场。中国网络文学作者规模达2405万,网文作品数量达3620万部,网文用户数量达5.37亿,同比增长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