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时代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传播力的四个维度
作者 谢书楠 叶红梅
发表于 2024年12月

摘要:在互联网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新媒体对当代大学生的思想行为产生重大影响,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传播的新阵地。新媒体在为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传播力创造新机遇的同时也带来了新挑战。要想破除新媒体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传播力的迷障,可以从四个维度展开,即强化顶层设计,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传播的高度;加强师生媒介素养,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传播的温度;创新话语方式,强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传播的效度;筑牢教育阵地,拓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传播的广度。

关键词:高校思政教育 新媒体 顶层设计 媒介素养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要利用新媒体技术,让工作变得更有生气,让我们的思想政治工作的传统优势与我们的信息技术相结合,让我们的工作更具时代性和感染力。”这一重要论述引出了一个关键概念,即思想政治教育传播力,它是学校等教育机构或特定社会团体在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时,应用不同的传播方式和借助传播规律,对其成员进行高效的特定观念传播,使他们形成与社会或群体需求相一致的思想品德,并在日常生活中形成行为规范的能力。新媒体的即时性、开放性等特征推动了思想政治教育向现代化的转变,同时其中复杂性、虚拟性的多样化社会思潮对我国主流意识形态带来了冲击,削弱了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的认同感,阻碍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传播力度和效力。因此,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在大学生中入脑入心,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传播力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新媒体时代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传播力的新机遇

新媒体的迅速发展,使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实现多元化、思想政治教育载体得到拓展、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实现共享,为提高思想政治教育传播力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

1.异彩纷呈的内容传递助力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实现多元化。新媒体的迅速发展使得海量的信息能够在各种媒介之间实现传递,也推动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向多元化发展。在传统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由于缺乏新媒体技术,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大都来源于书本教材、报纸期刊,理论学习和实践学习的教育内容都具有局限性。而随着新媒体的发展,原本静态、单一的教学资源能够通过短视频、图文等方式呈现,并在互联网上进行传播,促进各种教育内容相互渗透与融合,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丰富的教学资源。同时,基于多元化的教学内容,利用新媒体技术,能够根据学生的个性化特点和差异化需求,对各种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进行选择和挑选,呈现具有针对性和亲和力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从而使思想政治教育的传播力得到极大的提升。

2.数字技术的迅速发展促进思想政治教育载体得到拓展。新媒体依托互联网、数字技术覆盖了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具有覆盖面广、传播速度快、信息量大等特点。与传统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相比,新媒体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能够利用更多新的载体,丰富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一方面,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可以借助各类新媒体技术,挖掘丰富多样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吸收借鉴优秀成果,精心搭建适合对大学生进行教育的新媒体平台,拓展新媒体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载体。另一方面,在新媒体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能够改变过去的信息滞后、被动接收等缺陷,通过移动客户端应用、微信公众号推文、微博热点等呈现视频、图文等内容与大学生进行互动交流,不仅教育载体更加丰富,教育内容更加多元化,而且使大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就可以潜移默化地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的洗礼,从而有利于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传播力。

3.网络空间的广阔覆盖推动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实现共享。在新媒体时代,各种媒介与互联网的连接打破了时空的界限,不同地域、不同时间的思想政治教育信息资源都可在网络空间得到保存和传递,有利于实现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的共享。由于互联网具有覆盖面广、传播速度快等特征,使得思想政治教育资源能够在新媒体之间实现随时随地的传递和交流,促进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方法得到拓展,思想政治教育素材得到扩充,高校师生能够在短时间内迅速地获取思想政治教育相关内容,共享海量的教育资源,有针对性地选取具有吸引力、趣味性、亲和力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传播的便捷性。

本文刊登于《传媒》2024年23期
龙源期刊网正版版权
更多文章来自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