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标、场域、功能:“三农”短视频与乡村文旅的耦合路径
作者 庞昕 齐春赞
发表于 2024年12月

摘要:“三农”短视频成为展现乡村风貌、传承乡土文化的重要载体。本文基于拉斯韦尔传播功能相关理论探讨乡村振兴背景下“三农”短视频与乡村文旅的耦合共生机制与发展路径。通过分析“三农”短视频对乡村文旅的推动效力以及乡村文旅对“三农”短视频的反哺效应,从目标、场域、功能三个视角探索两者耦合发展的长效路径,强调内容创作、文化特色呈现、人才支撑与网络文化阵地建设等方面的重要性,以促进乡村文旅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三农”短视频 乡村文旅 城乡共生 场景传播

《2024年数字乡村发展工作要点》指出,我国正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推进农村网络基础设施建设、涉农数据共享以及县域数字经济的繁荣,以此加速数字乡村的整体建设步伐。在这一进程中,“三农”短视频作为新兴的传播媒介,依托其形象鲜明、栩栩如生的影像表达方式和广泛的传播覆盖范围迅速崛起,成为展现乡村风貌、传承乡土文化的重要载体。与此同时,乡村文化旅游产业在数字化浪潮的推动下焕发新生,两者之间的耦合关系日益凸显,共同助力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实施。尽管“三农”短视频与乡村文旅在推动乡村振兴方面成效显著,但其互动关系的内在机制、现存问题及未来发展方向尚需深入思考。笔者立足于拉斯韦尔传播功能相关理论,旨在分析“三农”短视频与乡村文旅的双重崛起,探索两者之间耦合机制的深层逻辑,从目标、场域、功能三个视角探索两者耦合发展的长效路径,以期为乡村振兴战略深入实施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

一、乡村振兴浪潮中“三农”短视频与乡村文旅的双重崛起

在乡村振兴战略引领下,互联网“三农”内容的生产和传播得到前所未有的推动,成为乡村振兴新动能之一。随着一大批以展现真实乡村人、乡村事的“三农”领域短视频创作者在各大平台汇聚,一幅生动而多元的乡村图景逐渐展现在世人眼前,打破了过去“残酷底层物语”的刻板印象。抖音平台“新农人计划”相关数据显示,2023年,用户在抖音平台上共发布“三农”短视频10.2亿条,视频总获赞量达530亿人次;2023年,《2023快手“三农”生态数据报告》显示,快手平台上对“三农”短视频感兴趣的用户数达3.3亿人,“三农”短视频直播年度累计观看量更是高达1165亿人次。“三农”短视频已然成为助推乡村经济发展的“新农具”。

在情感消费与体验消费盛行的当下,受众通过“三农”短视频的互动与体验,深入了解乡村文化的内涵,激发了对乡村生活的向往与探索欲,进而亲身前往乡村实地体验。此举促进了乡村旅游消费和农文旅融合,为乡村文旅产业的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实现了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拓宽了农民增收致富渠道。《“县”在出发,贵有“超”经济——中国式现代化县域经济大调研贵州行》一文指出,以2023年贵州“村BA”与“村超”赛事为例,通过短视频对新时代农民风貌、乡村景观与乡土文化的独特展示,贵州吸引游客超过250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28亿余元,彰显了乡村文旅的蓬勃兴起。诚然,“三农”短视频的蓬勃兴起与乡村文旅发展之间正在建构起一种良性互动关系,这种互动有效带动了乡村旅游消费,展现出巨大的社会价值与经济潜能。

在拉斯韦尔传播功能理论框架下,“三农”短视频正是通过直观生动的影像语言,为城市居民打开了乡村世界的窗口,其与乡村文旅的互动深刻彰显了信息传递、社会协调与文化传承三大核心功能,并在实践中展现出独特的传播价值与社会意义。作为新兴媒介,短视频通过其广泛传播的特性,使乡村文化得以被更广泛地认知与欣赏,进一步加深了人们对乡村文化的理解和认同,为乡村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助推了乡村文旅发展,拓宽了乡村旅游市场;而乡村文旅的繁荣则为短视频创作提供了源源不断的素材与灵感,促进了乡村文化的广泛传播与深度挖掘,更重要的是,它促进了城乡之间的文化交流与互动,有助于构建和谐的社会关系。两者之间形成了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良性互动机制,这一耦合机制通过加强信息流动与社会协调,不仅有助于乡村文化的保护与创新,还为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提供了强有力的文化支撑和社会凝聚,开辟了一条以文化传播促进乡村发展的新路径。

本文刊登于《传媒》2024年23期
龙源期刊网正版版权
更多文章来自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