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走的路还更远
作者 王俊煜
发表于 2024年12月

AI便签工具的正式版终于开发完了。最后一步,将版本号修改为1.0.0,提交,发布。

断断续续地,这个“小”产品居然开发了一年多,远远超过了我最初的预期。除了一部分工作由阅览室的两位创始读者兼职完成,大部分的设计、研发工作都是我自己动手完成的。这是我第一次从0到1地独立完成一个产品的开发和上线,我也算是“独立开发者”了—我并不以此为豪,因为如果纯粹从商业角度考虑,这并不是一个具有性价比的理智决定。我没有想过要将生命中整整一年的时间花在这样的一个“小”产品上,而且还是以工程师的角色。这肯定不是我擅长的事情。

虽然如此,我还是很高兴自己坚持把它做完了。完成一个事情,对我来说很重要。

那么,如果再做一次,会有什么区别?

回想2023年7月重启阅览室的工作,当时我的想法很简单:每周做一个不同的产品原型,这样子一个月可以做出4个,借此“热身”,进入工作状态。一开始决定自己来写代码而不是招人来做,是考虑到原型对代码质量的要求不高,我作为一个三脚猫功夫的程序员在AI的辅助下完全可以胜任,另一方面是认为对于这个阶段的AI产品来说,要做出创新和突破,设计和工程无法分开,需要一边开发一边摸索可能性。自己来做,虽然工程上没有那么熟练,效率可能反而会更高一些,迭代速度更快(见2023年9月刊《一个不同的主意》)。

从原型制作阶段的实践来看,这些想法大体是对的。以可以上线邀请朋友来内测为标准,制作一个原型实际上大约要花一个月的时间,而不是一周,这当中的差异主要还是我高估了自己学习新技术和编写代码的能力,但应该还是比找人来做要快的。

AI便签是其中的2号原型。原型制作完成后,我们觉得这个产品应该能在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决定再花一些时间把它开发成可以正式发布的产品(2023年10月刊《解锁创造力的惊喜》)。那是2023年9月,这个“一些时间”,当时我们的估计是一个月。

首先,一个再简单的产品,只要它是一个完整的产品,就没法太简单。

拿这个AI便签产品来说,最初的原型我只写了千余行代码,到现在,则已经超过万行了。代码量增加了10倍,核心功能其实没有增加。那增加了什么东西呢?作为原型和作为一个供人使用、还打算卖钱的正式产品,要求多少还是有些区别的。举个例子,这个产品有一个核心功能是将笔记保存到用户的Notion账号中,一开始为了节约开发成本,我们请用户手动绑定Notion账号,用户需要在电脑上手动操作十余步,将两串代码复制粘贴到我们的输入框中。能完成这个流程的用户不足10%。现在,用户只需要点击两次确认,就可以完成这个过程。

本文刊登于《第一财经杂志》2024年12期
龙源期刊网正版版权
更多文章来自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