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威文化旅游与地方特色产业融合机制及路径探索
作者 王艺璇 浪万慧 龙秀国 杨海兰 段昕宇
发表于 2024年12月

摘 要:对于历史文化底蕴深厚、自然资源丰富的武威市而言,如何有效整合其独特的文化资源与地方特色产业,探索出一条文化旅游与产业深度融合的路径,既是提升区域经济竞争力的关键,也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课题。在此背景下,本研究对武威文化旅游与地方特色产业融合机制及路径展开探索,旨在通过创新机制与实践路径,促进两者的深度融合,进而推动武威市经济的高质量发展。

关键词:武威文化旅游;地方特色产业;融合路径

中图分类号:F590 文献标识码:A

课题项目:新质经济背景下武威文化旅游高质量发展的路径研究(WW24B01SF001)。

引言

文化旅游作为展示武威地域文化魅力、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产业,与地方特色产业的融合具有极高的战略价值。在此背景下,探索武威文化旅游与地方特色产业的融合机制及路径,成为提升区域经济竞争力、促进社会协调发展的迫切任务。这一研究不仅关系到武威市文化旅游产业的可持续发展,也关系到地方特色产业的转型升级与创新,对推动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增强武威市在全国文化旅游市场中的影响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武威文化旅游产业现存问题

(一)市场定位不清

市场定位不清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目标市场的模糊性。在实际的市场推广和产品开发过程中,武威市缺乏针对性的市场调研,未深入分析不同游客群体的需求,无法明确哪一类游客是其主要的服务对象。模糊的市场定位直接导致武威市产品设计和市场推广的泛化,文化旅游产品无法有效匹配目标游客的需求,导致市场竞争力不足[1]。二是品牌形象塑造不足。品牌形象是一个地区在文化旅游市场中的重要标识,是吸引游客的重要因素。然而,由于市场定位不明确,武威的文化旅游品牌在概念上显得模糊,未能突出武威独特的文化魅力和历史价值。

(二)产品差异化不足

武威市拥有丰富的文化旅游资源,如古丝绸之路遗址、西夏文物、凉州文化等,但在文化旅游产品的开发和设计中缺乏独特性和创新性,导致市场上出现大量同质化产品。这种现象不仅削弱文化旅游产品的吸引力,还使得武威文化旅游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难以脱颖而出。武威文化旅游产品的差异化不足还体现在缺乏对地方特色资源的深度整合上。武威市作为甘肃省的历史文化重镇,拥有独特的地方文化和自然资源,如凉州文化、祁连山自然景观等。然而,在文化旅游产品的开发过程中,这些地方特色资源未能得到充分整合和利用,产品设计缺乏创意,无法突出武威独特的文化魅力[2]。

(三)服务体系不完善

服务体系不完善主要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是基础设施建设不足。虽然武威市拥有丰富的文化旅游资源,但与这些资源相匹配的旅游基础设施明显滞后,无法为游客提供舒适便捷的旅游体验。许多文化旅游景点的基础设施,如停车场、游客中心、公共卫生间等配套设施缺乏或不够完善,导致游客在参观过程中遇到诸多不便。例如,部分热门景点在旅游旺季时,停车场容量不足,导致游客不得不将车辆停放在远离景区的地方,增加出行的难度。二是综合服务水平不高。游客在旅行前和旅行过程中,往往需要获取准确的旅游信息,包括景点介绍、交通路线、门票价格、开放时间等。然而,武威市在这方面的信息发布和更新机制不够完善,导致游客难以获得及时、准确的旅游信息,从而影响游客体验和满意度。

二、武威文化旅游与地方特色产业融合机制

(一)文化与产业深度融合机制

武威文化旅游与地方特色产业的融合是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路径,而在这一过程中,文化与产业深度融合机制是关键所在[3]。首先,文化与产业的深度融合机制强调以文化为核心,将地方特色产业资源、技术和市场优势与武威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相结合,形成具有独特竞争力的文化旅游产品和产业链条。

本文刊登于《旅游纵览》2024年9期
龙源期刊网正版版权
更多文章来自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