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能目的论视阈下上饶旅游外宣材料英译现状及优化策略
作者 李黎
发表于 2024年12月

摘 要:上饶旅游资源丰富,历史文化底蕴深厚。上饶旅游外宣材料的英译作为帮助外国游客获取景点信息、提高景区知名度、扩大旅游市场和传播地方旅游文化的重要媒介,必须做到内容规范、理解准确、表达得当。本文通过对调研获取的大量实例进行分析,探讨上饶旅游外宣材料英译的现状和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在翻译功能目的论的指导下探寻优化外宣材料英译质量的可行策略,以期为上饶旅游外宣材料翻译质量的提高提供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英译;旅游外宣;目的论;文化传播

中图分类号:H315.9 文献标识码:A

基金项目:2023年度上饶市经济社会发展和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功能目的论视阈下外宣旅游文本英译研究——以江西上饶旅游文本为例”(23YB38)。

引言

江西上饶地理位置得天独厚,拥有非常丰富的旅游资源,既有绿色的森林草坪、蓝色的淡水湖泊,又有红色的革命遗址、古色的文化遗存,涵盖了八大类旅游资源,旅游品牌在全国地级市中排名前列,吸引了众多国内外游客前来参观。上饶很多景区都有中英双语景点介绍、公示语等各类标识,相关网站、公众号也配有中英双语景区旅游指南和核心景点介绍,这对于提高上饶知名度,推动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中国文化走出去”战略逐步形成更大影响力具有重要意义。但根据对上饶大部分旅游景区的实地考察和外宣材料收集对比发现,上饶旅游外宣英译材料质量和数量都稍有不足,如不加以改正,将会损害上饶旅游文化市场形象,影响地方旅游业健康发展,不利于地方文化的保护和传播。

一、翻译功能目的论

翻译目的论是功能学派的一个重要分支,该理论学派的代表人物卡瑟琳娜·赖斯、汉斯·弗米尔、克里斯蒂安·诺德相继创立、发展和完善了这一理论。

旅游外宣材料一般以信息类文本为主,其译文传递的是原语指示性或概念性的内容。翻译目的论指出“不同类型的文本采用不同的翻译方法”,旅游文本的翻译应该语言直白简洁,并根据需要使用明晰化技巧;译者在翻译过程中要坚持目的性原则、连贯性原则、忠实性原则,在翻译目的的指引下,译者会依据不同原则选择最合适的方式达到预期目的;译者对原文和译文环境负责的同时,还需要对原文信息发起者和目标读者负责,翻译时要确保目的语文本的目的和原作者的意图相符,必要时译者可以起中介的作用,以寻求各方的理解[1]。这种理论对于目的性强、应用性强的旅游外宣材料翻译具有较好的适应性和指导价值。

二、上饶旅游外宣材料的英译现状

(一)英译材料缺损,推荐力度不够

完整、系统、准确的旅游外宣英译材料有助于潜在游客了解旅游目的地的基本情况、相关服务和特色文化,以达到吸引游客、信息传递、文化传播的目的,因而显得非常重要。但外宣材料的英译并不只是景点名称、指示牌、标识语的翻译,更要围绕景区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进行翻译,在积极的宣传与推荐中展现地方旅游的独特性和文化的丰富性[2]。

在对上饶各类旅游景区的实地考察和对工作人员的访谈中发现,一般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的外宣英译材料较完整,如三清山风景区、婺源古村落,既有景区英文简介、英文标识和指示牌、典型特色景点的英文详解,还有大众乐于接受的视听结合中英文宣传短视频,但潜在游客关注度较高的官方网站、官方公众号上,完整的英文外宣材料较少。部分地方文化和红色文化特色鲜明的景点只有简单的英文指示牌和标识语,英译材料缺损严重,这既影响了上饶旅游资源对外推荐的效果,也导致外宣材料英译工作陷入困境。

(二)语言错误频出,机译痕迹明显

上饶旅游外宣材料的英译实践存在拼写有误、词不达意、语法混乱、句式冗长、逻辑错误等问题,有些甚至死译、硬译,令人费解,机译痕迹明显。

以某红色文化旅游景区门口的中英文简介为例,“景区总体规划面积为2平方千米,分五大参观游览区:……”被译为“Master plan for the scenic area of 2 square kilometers. It including five resorts:...”,译文句子语法混乱,成分缺失。建议改译为“The overall planning area is 2 square kilometers. It includes five resorts:...”。

本文刊登于《旅游纵览》2024年9期
龙源期刊网正版版权
更多文章来自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