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历史文化博物馆在旅游活动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不仅是展示地域特色的关键窗口,更是吸引游客的核心要素之一。文章基于拉萨市历史文化博物馆的相关网络评论内容,采用内容分析法并使用ROSTCM6软件对网络评论文本进行词频、社会语义网络、情感倾向等方面的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历史文化博物馆旅游体验质量评价体系由身体感知、情境氛围、体验感知三个维度构成;游客对于拉萨市历史文化博物馆的旅游体验总体上以正面感知为主,但负面感知也要予以重视;3家博物馆之间尚未形成联动效应,其中布达拉宫呈现“一枝独秀”的状况。应根据自身特色,将不同的历史文化体验带给游客,以提升游客的旅游质量。
关键词:旅游体验质量;博物馆旅游;网络文本
中图分类号:G269.2 文献标识码:A
引言
在“体验经济”模式兴起及“文旅深度融合”的政策导向下,“博物馆旅游”已成为旅游领域的热门话题,对于满足游客日益增长的个性化、沉浸式体验需求,以及推动博物馆旅游的可持续发展,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现如今,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正在逐渐向体验导向型的模式发展。“5E”理论将旅游体验分为娱乐、教育、逃避、审美、移情五种。国内外关于旅游体验质量的相关研究已取得了丰富的成果,如城市旅游、历史街区、主题公园等,但以历史文化博物馆为研究对象的文献还较少[1-3]。对于博物馆旅游体验的研究较为成熟,贾志敏(2006)认为,博物馆发展的前提是展现其公众教化作用,认为博物馆应充分发挥收藏、教育、展陈、科研等功能。同时从市场经济的角度出发,根据市场需求调整经营、优化服务。并在此基础上结合各类相关产业项目功能进行延伸和扩展,促进文化传播与旅游之间的高效结合[4]。随着博物馆的创新与升级,越来越多的博物馆参观者的参观目的早已不局限于寻求教育型体验,而是更期待在审美、娱乐、社交等方面获得体验。由此可以看出,博物馆参观与旅游体验的重合度已日渐成为学者关注的热点。
拉萨市作为一座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的名城,近年来在博物馆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上取得了显著成效,博物馆数量实现了快速增长,这一变化不仅反映了拉萨市对历史文化资源保护与传承的高度重视,也极大地丰富了文旅市场的供给结构。值得一提的是,西藏博物馆新馆的开放,更是吸引了超过百万的年度参观人次,体现了拉萨市博物馆的旅游热度。然而,一些历史文化博物馆存在旅游体验质量不高、可体验性较弱、利用层次低等问题。因此,文章以拉萨市3家历史文化博物院为例,通过网络文本分析法构建其旅游体验质量评价结构模型。以期为优化历史文化博物馆旅游体验,强化其教育功能提供理论与实践参考。
一、研究设计
(一)研究对象
布达拉宫、罗布林卡、西藏博物馆是西藏历史文化的重要传承者与展示者,均收藏有佛像、壁画、唐卡等珍贵文物,是研究西藏历史、文化、艺术的重要资料。作为文化地标,它们促进了西藏文化与国际文化的交流。但3家博物馆在定位和展示内容上有所不同,布达拉宫作为藏传佛教的圣地,其深厚的宗教文化底蕴、风格独特的宫殿式建筑,可以使游客更好地了解西藏的历史文化和民族传统。罗布林卡以园林风光与休闲文化为特色,被誉为“拉萨的颐和园”,在一些特定的节日会举办各类文化活动,如藏族歌舞表演、手工艺展示等。这些活动不仅丰富了游客的旅游体验,还让游客更深入地了解藏族的文化传统和民俗风情。西藏博物馆的展览内容涵盖了西藏的史前文化、历史发展、民俗风情、艺术成就等多个方面,采用了现代化的展览手段,包括多媒体展示、互动体验等方式,让游客在参观过程中能够更加生动、直观地了解展品背后的故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