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随着旅游业的蓬勃发展,民宿作为一种新兴的住宿业态受到了广泛关注。民宿服务与管理是高职酒店管理专业的一门核心课程。文章引入成果导向教育(OBE)理念对该课程教学改革进行探索,从明确课程目标、优化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完善考核评价等方面着手,以期提升学生的专业素养和实践能力,培养符合民宿行业发展需求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关键词:OBE理念;高职;酒店管理专业;民宿服务与管理;课程改革
中图分类号:G712.3 文献标识码:A
基金项目:广西旅游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2024年旅游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一般研究项目“康养旅游背景下广西高职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研究”(2024LYHZWY007);广西职业技术学院2024年度科研课题人文社科类“康养旅游背景下广西高职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研究”(桂教职指〔2024〕04号2024LYHZWY007)。
引言
OBE教育理念是一种以成果为目标导向的教育理念[1]。它采用逆向思维方式进行课程体系的建设,聚焦学生未来生活中取得成功所需的知识、能力与素质的培养。职业教育是培养适应社会需要的技术技能型人才,高职教育课程的设计要围绕毕业“输出”设计课程,这与OBE教育理念非常契合。
近年来,民宿行业在我国迅速崛起,成为旅游住宿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高职酒店管理专业作为培养旅游服务人才的重要阵地,应紧跟行业发展趋势,加强民宿服务与管理方面的教育。2022年6月,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向社会公示了18个新职业,“民宿管家”位列其中[2]。民宿管家被列为国家新职业将促进旅游民宿业的规范化发展,也为旅游管理专业和酒店管理专业的毕业生拓宽了就业渠道。2024年2月《民宿管家国家职业标准(2024年版)》发布,将民宿管家分为5个等级,并细化了民宿管家的工作要求,这也为旅游民宿人才培养提供了参考标准。文章旨在探讨OBE理念下民宿服务与管理课程如何以民宿管家岗位工作任务要求为参照标准,明确教学目标,对课程进行内容重构和优化,改进教学方法和教学评价,使得课程学习精准对接民宿岗位对知识、能力和素养的实际需求,培养适应民宿行业实际需求的专业人才。
一、民宿服务与管理课程开设的现状
(一)课程开设背景
2021年教育部颁布了《职业教育专业目录(2021年)》,民宿管理与运营专业作为一个新的专业出现在新版职业教育专业目录之中。随后,国内许多旅游职业院校根据旅游民宿新业态的发展及自身办学的实际情况着手开设民宿管理与运营专业,或开设与民宿管理运营相关的课程。
(二)学生学情分析
以广西职业技术学院为例,民宿服务与管理课程的学习对象为酒店管理专业大二学生,他们生源地全部来自广西,其中普高和单招学生占比66.67%,对口生占比33.33%。对口生有过社会实践经历,动手能力强,已经具备较为扎实的餐饮服务和客房服务基本功;普高和单招生源,经过了大一一年的学习,对于酒店管理专业有了深刻的认识,虽然实践能力相对较弱,但是也有了一定的基础。
调查发现,他们对民宿的了解程度为:97%的学生听说过民宿,3%的学生没有听说过,其中36.4%的学生体验过民宿,63.6%的学生没有体验过。他们对民宿行业的就业倾向是:18.2%的学生非常感兴趣,希望毕业后从事民宿经营相关的工作;48.5%的学生对民宿非常好奇,希望尝试民宿相关的工作;30.3%的学生对民宿从业意愿一般,如果找不到更好的工作会选择试试;3%的学生对民宿不感兴趣。
可见,大部分高职酒店管理专业在校生对民宿的认知是听说过,没有体验过,对民宿了解不充分,对于民宿充满了好奇,对民宿行业从业前景持乐观积极态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