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产出导向的旅游管理课程建设研究
作者 宇婷
发表于 2024年12月

摘 要:随着物联网时代的到来,旅游管理专业的学生需要根据市场需求来调整自身专业技能发展方向与职业发展规划。基于此,多数高职院校主动顺应旅游行业全新发展趋势,创新对高职旅游管理专业课程的建设侧重点,并对该专业学生的理论知识与专业技能掌握情况、跨行业知识掌握情况、综合素养等提出了更高要求。产出导向(OBE)教学理念在高职旅游管理专业课程建设活动中发挥着积极作用,促使旅游管理专业课程内容从理论知识讲解逐步转化为依据行业市场调研实际设计有针对性的课程内容,以专业能力培养为主导,以促进学生更好就业为目标,合理优化课程设置和构建课程板块,实施产出导向的“驱动—促成—评价”教学流程,以期在专业育人方面提供参考。

关键词:产出导向;旅游管理专业;课程建设

中图分类号:F590-4 文献标识码:A

基金项目:2022年第二批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基于产出导向的旅游法规课程教学改革研究”(220802700115345)。

一、产出导向法教学理论

产出导向(OBE)指以强调实际产出和效果为导向进行工作或研究。这种思维方式和工作方式可以帮助提高效率、促进创新和取得更好的成果。产出导向的概念最早起源于美国,作为一种管理和工作方法,它强调以实际产出和效果为导向,以确保工作的有效性和可持续性。随着我国教育改革不断深化,教育系统在实施教育改革和评估制度改革过程中也逐渐引入了产出导向的理念。如我国教育家和学者朱光潜在教育改革中提出了“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强调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成果和实际能力,倡导以产出为导向的教育教学方法。例如,实施学科考试、学业水平考试和高考等评估机制,以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评价[1]。

由此,产出导向运用在旅游管理专业课程体系建设方面,从礼仪文化角度来说,其核心包括“三种能力”“三种教养”“三种导向”。“三种能力”即教好能力、讲好能力、学好能力。“三种教养”即交际礼仪的为人处世之道:敬、净、静,其中“敬”是尊敬,“净”是环境干净和语言干净,“静”是接受、欣赏、赞美(接受、面对、处理、放下)。“三种学问”即了解交叉学科(传播学、社会学、心理学)、国际时政知识、国学(儒学、道学、禅学)。OBE教学理论在教育实践活动中的应用,更加强调学生的主体作用,认为一切教育教学活动都应当立足于学生实际情况与个人学习诉求来开展。同时要求教育教学活动正确处理好教育与学习之间的关系,强调教学活动不仅要帮助学生掌握基础理论知识与专业技能,还应当注重强化学生的实践技能、创新意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等。该教育理念在高职旅游专业课程体系建设中发挥着指导作用[2]。

二、高职旅游管理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策略

(一)立足教学大纲,明确课程体系构建目标

高职院校在建设旅游管理专业课程体系过程中,应当紧紧围绕培育高素质、专业化的复合型时代新人开展专业课程体系建设活动。与此同时,依托于产出导向理论,结合当前旅游行业的发展变化趋势、岗位人才需求、旅游行业跨领域升级趋势,以及新时代社会对高职学生所提出的综合素养、跨行业技能、实践技能等新要求,努力完善教学体系、丰富教学内容,提高教学的效率与质量,实现高职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在教学方法上的科学性、前瞻性和实用性方面有所创新。切实解决好当前高职教育中存在的人才培养目标与行业发展人才需求相脱节的问题,真正实现高职旅游管理专业教学与旅游行业人才需求、国际旅游人才市场需求相契合。

本文刊登于《旅游纵览》2024年9期
龙源期刊网正版版权
更多文章来自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