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岗课赛证”在中职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教学中的应用
作者 张桢垒
发表于 2024年12月

摘 要:在新时代背景下,我国旅游业得到了迅速发展,旅游行业对人才的能力和素养要求越来越高。中职院校作为各类专业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应积极创新教育教学理念,以社会和市场需求为基本导向,加强对旅游人才的培养。“岗课赛证”融通理念强调企业工作岗位、专业课程教学、职业技能大赛、职业资格证书的有机结合,是职业教育现代学徒制的重要体现,其应用可以有效提高中职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教学质量,有利于为社会市场输送更多高素质、高能力的旅游专业人才。对此,文章分析了当下旅游业对人才能力要求的变化,阐述了“岗课赛证”的内涵与内在逻辑,并根据“岗课赛证”在中职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应对策略。

关键词:中职;“岗课赛证”;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教学应用

中图分类号:F590 文献标识码:A

引言

旅游业是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正处于快速发展与改革升级的重要阶段。与传统旅游业相比,现代旅游业更注重服务质量、个性化体验与技术创新[1],所以其对旅游专业技能型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然而,传统的中职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教学更注重理论基础知识的讲授,缺乏实践训练与操作,难以满足当下现代旅游业发展的需求。因此,中职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教师必须转变教学观念。而“岗课赛证”融通理念的实施,可以深化校企合作,促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有利于促进学生专业理论知识、职业技能与素养协同发展,能够为中职院校主动适应旅游业发展需求提供保障。因此,对“岗课赛证”在中职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教学中的应用进行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一、旅游业对人才能力要求的变化

现代旅游业对从业人员的综合能力、职业技能、综合素质等提出了更高要求,其变化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旅游业对人才的服务意识和服务态度提出了更高要求,如今这已成为考量旅游人才素养和能力的一项重要标准。很多旅游企业和组织机构希望员工能够具备较好的沟通能力与解决问题能力,旨在更好地满足不同游客的不同需求,从而为游客提供更高质量的服务。

其次,旅游业对人才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提出了新要求。随着全球化的不断发展,国际旅游逐渐兴起。因此,如果旅游专业人才想要有效地与具有不同文化背景的游客进行沟通,就必须对不同国家、不同地区的文化特色有一定了解,并能充分尊重文化差异。

再次,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互联网+”时代的到来,数字化、物联网等现代技术手段得到了广泛应用。在此形势背景下,旅游业越来越需要既具备扎实旅游专业理论知识和职业技能,又能掌握数字化、互联网等相关技术的人才,以达到提高工作效率与工作质量的目的。

最后,旅游业对人才的创新能力、学习能力也提出了更高要求。现代旅游业的市场环境、消费者需求等变化较快,因此,这就需要旅游从业人员具备良好的学习能力和一定的创新能力,积极学习新知识、新技能、新理念,如此才能更好地迎接行业发展变化带来的诸多挑战。

二、“岗课赛证”的内涵与内在逻辑

(一)“岗课赛证”的内涵分析

“岗课赛证”融通理念来源于现代学徒制理念,强调通过促进企业工作岗位、专业课程教学、职业技能大赛、职业资格证书的有机结合,构建出一种多主体协同育人的新型教学模式[2]。与传统教学理念相比,该理念成功打破了职业教育中“教育与产业”“学校与企业”分离的状态,实现了教育界与产业界的跨界融合[3]。具体来看,“岗”是指企业工作岗位,代表着企业岗位的实际工作技能要求和职业技能标准等;“课”是指学校专业课程,肩负着传授理论知识和基本专业技能的教育重任;“赛”是指行业职业技能大赛,可以有效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证”是指职业资格证书,是学生职业技能水平的权威认证。

(二)“岗课赛证”的内在逻辑

“岗”“课”“赛”“证”这四个要素并不是简单的并列关系,而是存在一定的内在联系。

本文刊登于《旅游纵览》2024年9期
龙源期刊网正版版权
更多文章来自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