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导游人才德技兼修育人目标的实现路径探究
作者 谢丁林
发表于 2024年12月

摘 要:随着中国旅游市场的显著复苏,新版国家标准《导游服务规范》的实施对导游行业提出了更高的职业素质和服务质量要求。在此背景下,高校导游类专业课程需要实现德技兼修的育人目标。在分析新版《规范》对导游职业道德和服务能力核心要求的基础上,探讨德技兼修的内涵与现实需求。通过准确把握新版《规范》内涵树立高校导游类专业课课程思政目标,建设好“四性”课程思政素材库以及“浸润式”课程思政方法等方式,达到导游人才培养德技兼修的育人目标。

关键词:德技兼修;课程思政;导游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F592 文献标识码:A

基金项目:广西旅游职业教育教学委员会2024年旅游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课题“新《导游服务规范》实施背景下导游类专业课程实现‘德技兼修’育人目标的路径与实践”(2024LYHZWY015)。

一、研究背景

(一)旅游市场复苏亟须一支德技兼修的导游队伍

2023年中国旅游市场显著复苏,全年国内旅游接待人次和旅游收入均实现大幅提升,2023年国内旅游总人数48.91亿人次,较2022年增长93.3%;2023年国内游客出游总花费4.91万亿元,较2022年增长140.3%。2024年,旅游市场持续回暖,上半年国内出游人次27.25亿,同比增长14.3%。旅游业已成为后疫情时代促消费、稳增长的重要方式[1]。

但火爆的旅游行情伴随着诸多乱象与隐患。近年来,导游行业中频繁出现因职业道德缺失而引发的恶性事件,如强制购物、欺骗游客、恶语相向等,严重影响了导游行业的整体形象。在中国消费者协会发布的2023年十大消费维权舆情热点中,研学游、低价游等欺骗诱导、暗藏陷阱引发的相关投诉位列第四位。加之当前网络自媒体平台对导游负面事件的蔓延式传播,导游“污名化”的现象在我国仍然存在。导游的职业素质和服务质量直接影响着每一个游客的体验和感受,我国旅游业复苏及未来高质量发展呼唤健康的旅游环境和大批德才兼备的导游人才。

(二)新版《导游服务规范》(以下简称《规范》)为导游人才培养提供了新的规范性指引

2024年5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旅游发展大会上对旅游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强调“推动旅游业高质量发展行稳致远”。旅游业高质量发展要保障游客权益。人民群众对解决旅游旺季热门景区强迫消费、诱导消费、价格欺诈等问题,有着越来越迫切的期待。导游作为旅游服务的提供者,其言行举止也往往代表着整个行业与旅游目的地的形象。因此,导游的职业道德素养对于游客的旅游体验至关重要,直接影响游客对旅游目的地的印象和评价。可见,人民群众对高质量导游服务的需求日益强烈,不仅表现在导游的专业能力上,更对导游的职业道德和责任意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二、德技兼修对导游人才培养的重要性

(一)德技兼修的内涵及现实需求

德技兼修,意指既强调道德修养,也注重技能水平的提升。随着旅游行业的快速发展,游客的需求日益多样化和个性化。游客不仅希望导游能够提供专业的讲解和服务,更期待导游能够展现出高尚的道德品质,做到诚实守信、礼貌待人。导游的服务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游客的旅游体验,进而影响着游客对旅游目的地的评价,其言行举止也往往代表着一地、一城乃至一国的形象。因此,作为连接旅游资源与游客的桥梁,导游应当始终坚守职业道德,为游客提供优质服务,并维护行业和地方的形象。

(二)德技兼修的育人目标

新版《规范》明确了“游客为本、服务至诚”的核心理念,要求导游不仅要具备过硬的专业能力,还要在服务中体现出高度的职业道德和责任感。这意味着,导游类专业的教育必须注重学生的全面素质培养,不仅要提升他们的技术能力,还要通过道德教育和课程思政的浸润,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价值观并提高道德判断能力。

在“技”的方面,通过系统的专业课程教学,如导游实务、导游基础等专业课程以及实习实训,培养学生的导游讲解、服务技巧、应急处理等技术能力。

本文刊登于《旅游纵览》2024年9期
龙源期刊网正版版权
更多文章来自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