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随着大数据技术所产生的社会影响力日益加深,传统旅游业与文化产业相结合已成为必然发展趋势。文章以大数据时代为背景,针对非遗文化与旅游业融合问题展开详细论述,根据所发现问题,提出融合方案与创新发展策略,旨在充分发挥大数据技术最大价值,推动旅游业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大数据;非遗文化;旅游业;融合;创新
中图分类号:F592 文献标识码:A
引言
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对我国社会的各个领域造成深刻的影响。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人类文明的瑰宝,其保护与传承日益受到重视。与此同时,旅游业作为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正寻求新的增长点和创新路径[1]。因此,将非遗文化与旅游业相融合,不仅有助于非遗文化的传承与发展,还能为旅游业注入新的活力和文化内涵。
一、大数据背景下非遗文化与旅游业融合发展难点
(一)非遗与旅游深度融合不够
当前,部分地区的非遗与旅游融合工作表现出深度不足的问题,综合实际情况分析,发现造成此情况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一是非遗所蕴含的核心思想理念、传统美德、人文精神在旅游活动中的挖掘和展示还不够深入,许多游客难以在旅游过程中真正感受到非遗的独特魅力,无法获得心灵层面的滋养。
二是融合亮点项目较少,缺乏足够的创新形式和参与性、互动性强的活动,导致非遗旅游产品的同质化现象较为严重。
三是只站在传承人角度进行分析,忽略市场分析。尽管传承人是非遗领域的专家,但对旅游市场缺乏专业见解,无法充分利用旅游市场的优势对非遗资源进行有效开发,对非遗与旅游融合效果造成影响。
(二)系统性保护与异地开发的冲突
非遗与旅游融合还面临系统性保护与异地开发的冲突。如何在保护非遗原真性和完整性的同时,实现其在旅游中的有效展示和传播,也是当前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一方面,非遗资源系统性保护要求保持其原真性和完整性,确保非遗项目在传承过程中不失真、不变质;另一方面,为了吸引游客和促进旅游业发展,一些地区可能会对非遗资源进行异地开发,即将其从原生地转移到其他地区进行展示和利用。然而,这种异地开发往往会对非遗资源的原真性和完整性造成破坏,甚至导致非遗资源的变异和标准化。
这种冲突的产生,既与旅游市场的需求有关,也与非遗保护的理念和措施有关。旅游市场追求的是新奇、特色和吸引力,而非遗保护则更注重传承、历史和文化价值。因此,在非遗文化与旅游业融合发展的过程中,如何平衡系统性保护与异地开发的关系,在确保非遗资源得到有效保护的同时,也能为旅游业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撑,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三)非遗项目属地之争与碎片化开发
非遗项目属地之争与碎片化开发是非遗文化与旅游业融合发展中面临的另一个重要问题。非遗项目属地之争主要体现在不同地区之间对同一非遗资源的争夺上。由于非遗资源具有独特性和稀缺性,往往成为地区文化旅游的重要标志,因此,不同地区可能会争相将某一非遗项目作为本地特色进行推广和开发。这种争夺不仅可能导致资源的浪费和重复建设,还可能影响非遗项目的原真性和文化传承的连续性[2]。与此同时,碎片化开发也是非遗文化与旅游业融合中的一个问题。在追求旅游业快速发展的背景下,一些地区可能会对非遗资源进行过度开发,将其拆分成多个独立的旅游项目或产品,以迎合不同游客的需求。然而,这种做法往往会破坏非遗资源的整体性和内在联系,使其失去原有的文化意义和价值。碎片化开发还可能导致非遗资源的滥用和误读,从而损害其文化形象和传承基础。
二、大数据背景下非遗文化与旅游业融合创新方向
(一)提供智能化导览服务
在大数据背景下,可以通过智能化导览服务加深非遗文化与旅游业的融合。智能化导览服务不仅能为游客提供便捷的导航和精彩的解说,还能增强游客对非遗文化的理解并提升游客体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