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在数字时代背景下,云和梯田如何利用数字文旅平台,制订差异化品牌IP策略,是云和县在文旅业发展过程中需要重视的问题。文章概述了地方品牌建设的关键要素,分析了云和梯田的资源优势、文化底蕴和游客体验偏好,结合数字平台特性,探讨其在品牌差异化塑造中的应用。文章提出了通过整合线上线下资源,增强文旅互动性,推动文化旅游与地方产业协同发展优化策略,为其他地区提供可借鉴的经验与路径,为地方文旅产业融合发展提供新思路。
关键词:数字平台;地方品牌;品牌IP;文旅产业融合
中图分类号:F592.7 文献标识码:A
引言
在数字化时代,地方品牌塑造与推广正经历一场深刻的变革。如今,地方品牌已进入了多维度、交互式和数字化的新阶段。数字化平台不仅提高了游客体验,还为地方品牌提供推广提供了新途径。通过注入文化创意,结合线上线下渠道,可以创新和传承地方文化,加强旅游活动中对地方的价值认同,为数字文化和旅游业的融合创新营造良好环境。文章旨在探讨如何建立数字文旅平台,提高游客的旅游体验,及地方品牌影响力。
一、数字文旅研究现状
(一)数字文旅研究现状
随着全球化和数字化技术的发展,地方品牌的构建及其应用成为近年的热点。多数学者认为,地方品牌不仅能提升地区知名度和吸引游客,还能推动地方经济和文化发展。地方品牌概念的发展经历了从单纯的地理和文化标识到综合性策略规划的过程。安霍尔特(Anholt)(2007)认为地方品牌应重视文化内涵和国际形象的构建[1];卡瓦拉齐斯(Kavaratzis)(2009)强调了地方品牌在促进社区参与和城市营销中的作用[2];文章认为,地方品牌的主要内容包括地区的独特文化、历史遗产、社会价值观及其在全球化背景下的定位。
数字文旅领域的研究现状涉及多个方面。吉泽尔(Gretzel)等(2015)提出了智能旅游的概念,强调移动技术、社交媒体和大数据在改变旅游体验和运营方式方面的作用[3]。王响(Wang Xiang)和费森梅尔(Fesenmaier)(2017)的研究表明,社交媒体在旅游决策中日益重要。布哈里斯(Buhalis)和阿玛兰甘娜(Amaranggana)(2015)讨论了智能旅游目的地的概念,指出数字化如何助力旅游目的地有效地管理资源和提供服务。
黄震方(2023)等指出,数字技术正推动文化旅游行业的数字化转型,形成新型数字文旅模式。黄震方等构建了一个研究框架,从理论研究、数字技术赋能和融合实践三个角度,强调打造文旅IP、融合共生、文旅场景等理论的重要性,以解释文旅融合的学理基础、内在逻辑、演变过程和动力机制[4]。谢哲毅(2023)提出,乡村振兴的关键是实施乡村文旅结合战略,数字技术通过商业链接、文艺创新和数字科技三维赋能乡村发展,推动乡村朝向多场域多维度融合转变,以期实现乡村高质量发展[5]。
(二)地方品牌研究现状
20世纪90年代,地方营销和城市品牌成为城市发展和战略规划的关键概念。专家关注城市形象和功能的构建。例如,林奇(Lynch)在1960年发表的《城市意象》中探讨了城市设计对城市感知和记忆的影响,提出了路径、边界、区域、节点和地标五个元素来描述城市形象。同时,麦克·费迪恩(Mac·Fadyen)(2004)将城市发展与公司发展的关键点相互比较,探讨了城市品牌投资的策略及其带来的利益[6]。吉布森(Gibso)(2005)以华盛顿为例,阐述了如何通过制订营销策略及建立城市品牌并吸引居民[7]。
国内学术界关注城市品牌构建过程和未来趋势,认为城市品牌的核心竞争力源于文化力量和无形资产的结合。城市品牌包括历史、文化、人文景观、社会风貌和自然地理标识等要素,它们共同塑造了一个多层次的品牌定位体系。薛芮(2022)提出文化的地方品牌建构以文化原真性为核心,以地方性知识、地方依赖与地方认同为多轮驱动,激活地方依恋、重塑地理想象[8]。孙利昌(2005)强调,城市品牌的塑造需要整合当地资源,让居民对城市及其抽象精神象征有更深入的理解[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