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非遗博物馆作为非遗保护与传播的重要场所,其研学旅游产品的设计与开发成为连接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的重要桥梁。基于此,文章以文化体验理论为指导,分析了非遗文化传承与保护的需求,并采取问卷调查的方式分析文化体验理论下非遗博物馆研学旅游产品设计的实施现状,结合研学旅游的特点,详细阐述产品主题设定、体验内容设计、互动环节布局构建的具体方案,并提出提高特色体验、融合现代科技、拓宽宣传渠道、深化校企合作及构建三维课程体系等优化策略。研究结果表明,遵循上述原则与策略,能够有效提升研学旅游的文化认知度与游客的参与度,进而促进非遗文化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文化体验;非遗博物馆;研学旅游;产品设计
中图分类号:G592.7 文献标识码:A
基金项目:2024四川省教育厅重点研究基地四川研学旅行发展研究中心课题“文旅融合背景下非遗博物馆研学产品的设计与开发——以成都蜀江锦院博物馆为例”(YX-4201)。
引言
在当今全球化背景下,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人类共同的文化瑰宝,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与机遇,为了更好地保护与传承非遗,非遗博物馆成为集展示、教育、研究于一体的综合性场所。文化体验理论作为连接过去与未来、传统与现代的桥梁,强调通过青少年游客亲身参与和感知,使其在特定文化环境中获得深刻而真实的体验,从而提高对文化的理解与认同,非遗博物馆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的重要场所,其研学旅游产品设计与开发正是文化体验理论的具体实践。文章旨在探讨基于文化体验理论,设计并优化非遗博物馆的研学旅游产品,通过融合原真性、互动性、教育性与创新性原则,打造集文化体验、知识学习、情感共鸣于一体的研学旅游项目,不仅能提升游客对非遗文化的认知与兴趣,还能促进非遗文化的传承与可持续发展。
一、基于文化体验理论设计非遗博物馆研学旅游产品的必要性
(一)深化文化认知与传承的迫切需求
在经济快速发展背景下,非遗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民族记忆的载体,对其保护与传承尤为重要。基于文化体验理论设计非遗博物馆研学旅游产品,是加深青少年游客对本土文化认知的重要途径,此类产品通过沉浸式、互动式的展览设计,让青少年游客在亲身体验中感受非遗技艺的魅力与深厚底蕴,不仅能促进其学习文化知识,还能激发他们对传统文化的兴趣与尊重,为非遗文化的代际传承奠定坚实的情感基础。
(二)加强研学旅游体验的实践价值
研学旅游作为融合教育与旅游的新型业态,以集体旅游生活为载体,以提升学生素质为教学目的,依托旅游吸引物等旅游资源,进行体验式教育和研究性学习的一种教育旅游活动[1]。非遗博物馆研学旅游产品,正是这一理念的具体实践,打破传统博物馆静态展示模式,将非遗技艺的学习过程融入旅游体验之中,使青少年游客从旁观者转变为参与者,通过亲手制作、互动体验等方式,使其深刻体会非遗文化的精髓。
(三)推动非遗文化可持续发展
非遗文化的可持续发展,依赖于社会各界的广泛参与和支持。基于文化体验理论设计的非遗博物馆研学旅游产品,是连接青少年游客与非遗文化的桥梁,对于促进非遗文化的传承与发扬具有深远意义,通过开发此类产品,非遗文化能够以更加生动、有趣的形式展现在公众面前,增强其吸引力和影响力,从而吸引更多社会力量投入到非遗保护事业。
二、文化体验理论下非遗博物馆研学旅游产品设计和实施现状
(一)调研概述与样本分析
文章基于文化体验理论对四川省内的10家非遗博物馆进行深入调研,旨在全面了解其研学旅游产品设计与实施现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