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文章以浙江省杭州市富阳区为例,探讨了在共同富裕时代背景下,民宿经济如何实现高质量发展。根据实地调研和数据分析,系统地评估了富阳区民宿产业的现状与优势,并对比了周边区域的成功经验。研究发现,尽管富阳区民宿产业起步较早且发展迅速,已形成一定规模,但在行业规划、高端项目引进及服务质量提升等方面仍存在不足。基于此,文章针对具体存在的问题提出几点建议,旨在为富阳区民宿经济的高质量发展及乡村振兴战略的落实提供重要参考。
关键词:乡村振兴;经济发展;民宿经济;共同富裕
中图分类号:F59 文献标识码:A
引言
当前,民宿经济作为一种新型产业链经济,正逐渐成为推动乡村振兴和提高农民增收的关键力量。它以民宿为载体,通过旅游带动多种产业的协同发展,如田园农业、休闲观光、文化创意、健康养老等,不仅为当地居民提供更多就业机会,还推动地方经济多元化发展。目前,浙江省和杭州市相继出台相关政策,强调要以提升民宿发展的质量,并将其作为推进文化和旅游产业融合、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任务。
一、民宿经济的特征
(一)产业联动,业态融合
民宿经济最显著的特征是其强大的产业联动性和多业态融合性,作为生产、生活、生态的有机结合,民宿经济通过促进农业、文化和旅游的深度融合,带动了一、二、三产业的转型升级。在民宿的经营过程中,催生了多种融合发展的新业态,如“民宿+运动休闲”“民宿+文化创意”“民宿+民俗体验”和“民宿+康养保健”等[1]。新兴的“民宿+”模式不仅提高了游客的体验,还提升了当地的经济收入,进一步推动了乡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二)体验为核,游玩为驱
民宿经济的核心在于为游客提供独特的旅游体验,游玩则是其发展的主要驱动力。与传统的酒店住宿不同,乡村民宿更加注重通过贴近自然、融入乡村的方式,展现浓厚的乡土气息和人文情怀。游客不仅是在乡村中住宿还能通过参与当地的生活和文化,体验别具一格的生活方式。乡村民宿以自然环境为背景,以民俗文化为载体,让游客在休闲游玩的同时,感受当地的风土人情、历史文化及独特的生产方式。因此,乡村民宿的魅力在于它能够提高游客的旅游体验,如参与农事活动、欣赏手工艺制作、品尝地道的乡村美食等。
(三)变废为宝,激活资源
民宿经济的一个重要特征是,通过合理利用自然和生态资源,将其转化为具有经济价值的旅游项目。依托绿水青山等丰富的自然风光,民宿不仅提升了当地的生态经济价值,还满足了人们回归自然、远离城市喧嚣的精神需求。部分原本闲置的房屋,在民宿经济的推动下焕发了新的生机,成为游客体验乡村生活的理想场所,通过将这些资源重新整合并赋予新的功能,为农村注入活力,推动乡村振兴。
(四)立足地域,文化为载
民宿应立足当地的地域特色、文化特色,不断延长产业链条,从而推动旅游与经济协调发展,这对民宿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2]。因此,民宿不仅是一个住宿的空间,更是当地文化的载体。文化是民宿的灵魂,它为民宿赋予了内在的情感与独特性,从而提高了民宿的核心竞争力。通过将乡土文化、地域特色、传统习俗等融入民宿发展规划、设计和运营中,能够体现其独特的文化韵味,从而吸引了更多对文化体验感兴趣的游客。
二、浙江省杭州市富阳区民宿经济发展现状
(一)产业优势显著
富阳区是我国“农家乐”发源地之一,早在1987年时任国务委员谷牧为新沙岛题词“农家乐,旅游者也乐”,奠定了富阳作为我国“农家乐”发源地的地位。早在2010年后,随着全国范围内民宿业态的兴起,富阳区依托其原有“农家乐”的基础,快速实现了向民宿产业的转型升级,逐步形成了以食、住、游、娱、购一体的全产业链。通过这一转型,不仅带动了“农家乐”的发展,还吸引了大量新兴产业加入其中。2015年,富阳区率先建立九部门联合审批机制,成为杭州市首个规范民宿审批注册的区(县、市),进一步推动了民宿行业的规范发展,2016年富阳区乡村民宿登记经营户141户,成为杭州市民宿产业发展的先行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