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堡的魅力
术业有专攻,我对古堡近于无知,因此,当我读到《寻迹中国古堡》这本书时,我的心是非常忐忑不安的,深恐辜负了作者的这份信任。
我记得多年前读过作者的一本书《太行古堡》,后记中作者的一句话给我留下很深的印象:“有形的古堡,矗立在山谷河岸,无形的古堡,构建于晋城人心中,二者异形同构,天人合一,凸显了晋城古堡内在的生命本性。”
在作者的笔下,中国各地古堡形异而神同,均是人为自身生存发展之需而构建的。天地之间,旷野无垠,炎日清月下,千年古堡,或屹立其间,或身灭魂存,静静诉说着岁月如歌的沧桑、生命如花的盛衰。于是,一砖一石,有了暗夜偷袭的生动画面,有了金戈铁马之声;依山傍水之间,有了对无限江山的英雄慨叹,有了多情男女的炽热之情。固于砺斧的城郭,终于不能护守对权欲的贪婪、患难与共的兄弟之情。虽然有着杀戮无数的暴力,让累累白骨堆于无定河边,但相较恋恋于“梦里人”的“春闺”,却只能徒惹历史的嘲弄,最终无力对抗而毁于君臣的必然。
于是,历史成了血肉鲜活的人的历史,人也成了沧海桑田历史中的人。于是,历史因细节的生动而可感可触,砖瓦木石则犹如锅庄舞的一招一式,具体地体现了“古堡内在的生命本性”。近年来的中国学界有一种不好的苗头,即越来越知识化、体系化、技术化,缺少了人文关怀,只能增知识,不能给人以思想的启迪、心灵的触动、生命的感悟。

登录后获取阅读权限
去登录
本文刊登于《书屋》2024年12期
龙源期刊网正版版权
更多文章来自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