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7岁的梦媛已经在一家科技中厂入职了半年。她职场生涯有5年,这是她的第六份工作。
去年6月,她开始在社交媒体上分享自己的面试、求职、跳槽经历—最开始裸辞接兼职的时候,帖子附图的背景一般是家中、咖啡店的一角;四个月后,附图变成了她坐在工位上办公的照片,偶尔也有办公Vlog的视频,标题变为“入职大厂”“大厂外包”的格式。
相较于从前的职场文化,“跳槽”现象正在逐渐变得普遍。Linkedin平台大数据分析显示,当下,中国职场人在一份工作上的普遍耐受期是2年。BOSS直聘的调研发现,从“70后”到“95后”,第一份工作的平均在职时间已经从84个月下滑至15个月。而“00后”从入职到离开,只需要11个月。
数据当然能够很好地总结现象。但或许没有人能够清晰明确地描述,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工作换得勤、在职跳槽、工作无缝衔接之类“职场不忠诚”的表现和举动,已不再像从前那样是职业生涯中的大污点。
天下没有好打的工
对于梦媛来说,离开大厂是一个最难做的决定。
最初拿到大厂的工作机会,她充满热情和能量。入职的前几天,还拍了张最经典的“大厂员工照”:手持手机对镜拍,让镜子中照映出明亮的环境空间画面以及大厂人精致ootd(每日穿搭)的同时,也展现挂在胸前的大厂工牌。
初来乍到,大厂无比符合她想象中的一流职场环境—除了舒适大气的工作环境,她觉得这家大企业就像是一个江湖,大家都在精进刀法、心法稳定,同事们工作能力都极强,每个人都有使不完的力气和精力。
“下班之后还能持续办公协调解决各种问题,周围同事们能量都很高啊。”她真情实感地钦佩着,也欣喜自己这下终于进了一个可以积极奋斗的好平台。

刚毕业时,梦媛选择进入K12培训机构,也去过国企,但太过稳定安逸,还偶有办公室政治。这种工作环境让她觉得,身为年轻人的自己,应该去做更有挑战性的工作。
于是,她将目标对准互联网行业。为了进入这家大厂,她先进了一家领域相关的私企努力积攒经验和学习,才终于跳槽成功。
但一个月过后,恰逢“双十一”,海量工作向她涌来,她意识到,入职新工作的兴奋和新鲜感让她忽略了工作的真实全貌,而且因为“新人保护期”,工作的重担还没完全落在她身上。
忙碌的工作逐渐到来,梦媛开始被各种需求推着走。只要有同事找到她提出新需求,她就得立刻上线处理。从早上8点到晚上11点,每天的工作都被排得满满当当。好不容易盼来了周末,正准备和朋友吃饭聊聊、好好泄愤时,突然一个电话打来,领导安排她立刻处理紧急事务。
当她说自己不在家,却遭到领导反问:“那你为什么不带电脑?”
一开始,梦媛还安慰自己,“双十一”这种大促活动,忙点是正常的,结束之后就轻松了。但她忘了“双十一”之后还有“双十二”。加班的日子不断重复,任务的清单似乎永远也清不完,这时候她才意识到,加班到11点并不是短期的阶段,而是常态化的现象。所以哪怕她压力大到开始报复性熬夜、报复性饮食、报复性购物,精神状态岌岌可危,她也不能喊停拧螺丝的进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