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国和中国打仗有可能打不过我们了。”11月18日,周鸿祎在微博上发了一个视频,讲他对第十五届中国国际航空航天博览会的观后感。
周鸿祎认为,无人机和人工智能武器在未来战场上产生巨大的不对称性和颠覆性。大家不要觉得美国的ChatGPT就一定比我们强。“千万别小瞧了我们国家的科技企业。虽然都是泥腿子出身,苦哈哈干了这么多年,我们国内的这些厂家联合在一起的时候,(中美)谁能笑到最后还不一定呢。”
一石激起千层浪。像周鸿祎这样被珠海航展震惊的人不在少数,有的台湾军事评论员甚至为此激动流泪。这彰显了中国在科技研发和工业制造上的双重实力。
中国成为“赛先生”
“德先生”和“赛先生”是近代中国的两大口号,但这位“赛先生”并不友好,是以暴力的形式撞开了古老中国的大门。在初次遭遇“船坚炮利”为代表的西方科技时,近代中国深蒙羞辱。
“知耻近乎勇。”100多年来,无数科研工作者持续接力,为中华民族展开了一场空前的颠覆性科技革命。这体现在网络科技方面,也呈现于大国重器方面。
歼-20被视为全球性能第一的五代隐身战斗机。歼-35A是歼-20的保守版,此次亮相只给了珠海航展观众惊鸿一瞥的机会,并没有过多炫耀花式技巧。然而,只是这惊鸿一瞥就已经让中国军迷们兴奋不已。
轰-20也是令国民期待的大国重器之一。今年3月全国两会期间,空军副司令王伟接受《香港商报》采访时的回答令人振奋。王伟表示,轰-20在准备当中,因为飞机不是一个停止的过程而是延续的过程,一直在升级改造。
当记者问到是否遇到技术瓶颈时,王伟的回答非常霸气,“没啥瓶颈,都能解决。我们的科研人员现在非常好,都有这个能力”。而且,一旦正式公布之后,它能迅速实现量产和服役,“很快,直接就跟上了”。也就是说,王伟的回答,实际上透露了中国在第五代乃至第六代战斗机和战略轰炸机上有强大的研发能力、技术能力和工业能力。
美国无人机在海湾战争首次亮相时风头无两,俄乌冲突再次印证无人机改写现代战争规则。不同之处在于,乌克兰战场证明,美方提供的无人机被嫌弃,还不如中国的民用无人机。
高超音速导弹被视为中国非对称的撒手锏武器之一,但是,它一直处于神龙见首不见尾的秘密状态,官方从来没有公布过相关信息。互联网上的分析普遍认为,中国高超音速技术占绝对优势。
国产民用大飞机曾经是中国人的隐痛。1980年,运-10实现首飞,原型机已生产3架,却因多种因素不得不下马。转折出现在2017年,国产大飞机C919试飞成功。目前,C919订单量突破1200架。
中国航天航空连续获得了登陆火星、登陆月背、建设天宫空间站等成就,载人登月计划将于2028年实行,同时计划在月球建设科考站。火星采样返回任务,将从原定的2030年提前至2028年;对比之下,美国火星计划进度延至2040年。
当然,个案或个别领域不足以作为衡量一个国家科技实力的标准,作为参考,人们必须求助于科研论文和发明专利两大指标。
中国的科研论文数量和质量,近年来成功反超美国。英国科睿唯安公司的分析结果显示:2018—2020年,中国在全球重量级期刊中发布的科技论文数量上涨至407181篇,位居各国之首。2023年,《自然》杂志发表的各国论文数量中,中国第一次赶超美国,位居榜首。
长期以来,有人质疑有些论文水分较大。然而,这种怀疑是多余的。2022年,日本国家科技政策研究所发布报告称,中国高被引论文数首次超越美国排名第一。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发布的《2023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报告》显示,2022年,178个学科领域中共有159种最具影响力期刊,中国在这些最具影响力期刊上发表的论文数为16349篇,占世界总量的30.3%,首次超过美国排名世界第一。

中美人工智能到底谁执牛耳?荷兰学术信息巨头爱思唯尔的一项调查显示,中国人工智能论文的数量和质量世界第一,明显超越美国。2021年全球人工智能的论文数量约为13.5万篇,中国占4.3万篇,是美国的约2倍。在论文质量上,中国也占据优势,2021年中国在被引用最多的论文中占7410篇,比美国多出70%左右。
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发布的国际专利申请数据显示,2023年,中国有69610件,远远超过美国的55678件。前十名当中的企业,中国有华为、京东方、宁德时代、OPPO手机四家,而美国仅有高通一家,日韩各两家。
德国研究型制药企业协会的报告称,自2022年以来,几乎每两个国际专利申请中就有一个来自中国。报告作者表示,中国已迅速成为高科技中心,这种发展“在近代经济史上是前所未有的”。
科技创新集群是衡量一个地区科技创新能力的重要标志。过去,说到城市群的科技水平,人们总是想到日本东京、美国加州等地。然而,中国异军突起,改变全球科技创新城市群的格局。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发布的《2024年全球创新指数(GII)报告》指出,中国拥有26个百强科技集群,蝉联冠军,美国有20个,德国有8个。值得注意的是,前五名的科技集群中,中国有3个,日韩各1个,美国为0个。
科技研发说到底是要转化为经济效益的,也就必须产业化。美国信息技术与创新基金会(ITIF)发布的报告表明,截至2020年,在10个战略产业中,中国在计算机和电子产品、化工品、机器设备、机动车、基本金属、金属制品以及电气设备这7个产业中占据全球领先地位,而美国则在制药、IT和信息技术服务等3个产业中占据优势。
有一种声音认为,中国模仿和产业化的能力确实很强,但是,美国科学家更有想象力。是不是这样呢?事实证明,这仅仅是发展阶段的差异而已,中国科学家并不缺乏想象力。这两年,新质生产力、未来产业成为中国经济的热词,一些令人脑洞大开的科学发现也接踵而至。
福建农林大学周顺桂教授团队发现了植物蒸腾作用的水伏效应,可用来发电。研究人员估计,通过全球植物的蒸腾作用发电,每年可产生67.5太瓦时的电力。
上海长征医院联合中科院专家团队利用干细胞在体外再造胰岛组织,该技术可以彻底治愈患者,患者再也不用终身打胰岛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