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王”比亚迪,而立之年
作者 祝越
发表于 2024年12月
2024年11月22日,第二十二届广州国际车展,比亚迪展出《黑神话:悟空》联名款海豹06GT(图/本刊记者 施泽科)

2024年,比亚迪总在舆论一线。人们讨论的还是那些:价格战、卷王……舆论的背后,折射出今日比亚迪在汽车领域的位置—无论是否买账,都绕不开比亚迪已经成为世界新能源汽车赛道上龙头企业的事实。

走到今日,比亚迪已进入而立之年。一家做电池起家的公司,何以在汽车制造这个复杂而庞大的领域占据优势?回顾过往,让比亚迪能够立于今日之席的,是什么?

是企业家的战略眼光、工程师的钻研精神,以及属于中国制造的拼搏野心。

土壤与野心

21世纪初,在汽车工业这一赛道上,中国原本是落后选手。比亚迪也是。

2009年10月20日,一辆解放牌重卡驶下一汽生产线,标志着2009年度我国第1000万辆汽车诞生。这是中国汽车首次实现年产超1000万辆的历史性突破,意味着中国在这一年将取代美国成为世界汽车产销量第一大国。然而,此时的中国虽是汽车大国,还并非汽车强国。

要成为汽车强国,中国将目光放在了“新能源汽车”的新赛道上。

这与中国的自身特色有关。我国的资源禀赋是多煤、少油、缺天然气,人均石油资源水平只有世界平均水平的1/6。近年原油进口情况显示,我国原油对外依存度已超过70%,这为我国的能源安全带来了潜在风险。同时,燃油汽车带来的雾霾等环境污染,也逐渐受到重视。北京市曾对雾霾形成的原因进行分析,结论显示,汽车尾气排放占北京大气污染排放总量的30%左右。

而发展新能源汽车,使汽车动力由内燃机转向电动机,无疑对我国的能源安全和环境治理起到重要作用。

于是在2001年,新能源汽车研究项目被列入国家“十五”期间的“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又被称为“863计划”。这一计划首次确定了以纯电动汽车、混合动力汽车、燃料电池汽车为“三纵”,以电池及其管理系统、电机及其控制系统、多能源动力总成控制系统为“三横”的技术研发布局。

几乎同一时间,比亚迪也将目光投向了新能源汽车。

本文刊登于《南风窗》2024年26期
龙源期刊网正版版权
更多文章来自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