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球旅居带娃
作者 阿枫
发表于 2025年1月

感知快乐、追求热爱、探索人生意义的能力,对于孩子的成长十分重要。

近几年,“环球旅居带娃”的教育模式,在国内不再算是个新鲜事儿——把热爱变成技能,又把技能变成谋生手段,更好地去享受生活。

以下这三位带娃旅居的家长,他们都不是来自大富大贵的家庭,却通过不同方式,实现了带着孩子环游世界、游牧学习的愿景。他们都说,把世界当作课堂,学与玩齐头并进,并没有想象的那么难和遥不可及。

关键在于转变思维,不给人生设限

2022年9月,马斯俪把新西兰的房子出租了,带着9岁的女儿萱萱开始环球旅居的生活,计划用3年时间走遍五大洲30个国家。

“我们80后这一代,拼命读书挤进好学校,拿了大学文凭,找了工作,有时候对自己的生活方向还是感到茫然,我不想女儿再走这样的路。我是单亲妈妈,我希望引导女儿找到自己的热爱,考虑她未来想过什么样的生活,再倒推需要具备什么样的能力,然后有目标地学习。”

萱萱在新西兰的小学读书,新西兰的快乐教育对孩子学习太宽松,加上小学期间知识结构比较简单,通过自学和网络资源能够满足,不需要一直待在学校里,所以马斯俪决定带女儿脱离“体制内”的学校,选择旅居的方式,寻找适合孩子的课程内容。

比如萱萱想学西班牙语,他们在拉丁美洲的时候,萱萱可以去当地的语言学校上西班牙语课,还可以和当地人交流,菜场、餐厅、超市都是她的课堂。

再比如,她们在夏威夷玩的时候,萱萱尝试了一节冲浪课,爱上了冲浪,马斯俪就带她到哥伦比亚的海边去学。夏威夷720元一节的冲浪课,在哥伦比亚当地只要80元。

马斯俪和女儿都很喜欢骑马,新西兰的一次骑马课折合人民币500多元,每次课45分钟,来回马场路上2个小时,萱萱学了1年还不能骑马慢跑。到了埃及,一节马术课便宜多了,折合人民币只要16元,马场环境和教练水平丝毫不比其他地方差。

马斯俪和女儿用1年半的时间,去了十几个国家。凡是她们待得比较久的国家,都是有好玩的事情。当地有什么本土运动,她们就去体验什么,时间成本和金钱成本都降低很多,学习效果反而更好。马斯俪认为,女儿在9~12岁这个年龄段,开阔视野、挖掘兴趣,比起待在学校里更重要。

有关基础教育,萱萱是通过上网课和学习App完成。第一类是语言。英语是萱萱的第一语言,她会每天看新闻和英文书,有主题地写作,锻炼综合能力。中文是第二语言,马斯俪每天会用中文与萱萱沟通,每周上两次阅读课,持续增加萱萱的词汇量。西班牙语是第三语言,萱萱每周会上三次西班牙语课,马斯俪会找西班牙语母语的老师和萱萱聊天,锻炼口语,学习语法。

第二类是通识教育,比如数学、科学、历史、地理等课程。数学与科学上网课,历史与地理采用项目式自主学习,每到一个国家,马斯俪就会让萱萱大量搜集资料,参观博物馆,探访历史遗迹。自主学习和亲身探访结合起来,印象就会特别深刻。

回到中国的那段时间,萱萱说想有小朋友跟她一起玩,马斯俪就在大理找了一家接受短期游学的创新学校。

本文刊登于《恋爱婚姻家庭》2024年12期
龙源期刊网正版版权
更多文章来自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