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国改变了我一生,我这个人就是属于国家的。”
2024年9月13日,96岁的田华被国家授予“人民艺术家”。
从《白毛女》河北“喜儿”的本色出演,到党的女儿“李玉梅”的英勇坚毅塑造,继而在《三里湾》《白求恩大夫》《法庭内外》《花好月圆》《江山多娇》等经典作品中的深情演绎,田华朴实自然的表演风格、充满正能量的银幕形象早已烙刻在全国人民心中。她,一辈子踏浪艺海,做“党的女儿”。
进步神速,农民女儿踏上演艺之路
1928年,田华出生在河北保定唐县农村的一个贫苦家庭,取名刘天花,家中6个兄弟姐妹,她排行第5。刘天花的母亲因常年熬夜纺棉纱卖棉线劳累过度,又不幸得了疟疾,在刘天花4岁半时就病故了。当爹又当妈的父亲独自抚养6个孩子,生活极其窘迫,刘天花从小就帮父亲洗衣做饭干农活。
孩提时代的刘天花特别喜欢看热闹,一旦有戏班子进村演出,她就心花怒放。每当锣鼓响起,她便放下手里的活儿飞也似地跑向戏台看大戏。
一天,村里来了一个特别的戏班子,演员个个穿着军装,英姿飒爽。这是一个抗敌剧社,专门给农村老百姓演绎正能量的话剧。观看中,田华发现剧社里有好多跟她差不多年龄的孩童在参演,开心又威风,她心生羡慕,很想成为其中的一员。
于是,刘天花故意站到观众席第一排中间位置,一边看一边提高嗓音跟着唱。高亢洪亮的歌声很快传到剧社负责人耳朵里,剧组领导当即邀请她加入剧社和他们一起表演。刘天花梦寐以求的心愿此刻得以实现,她高兴得一蹦三尺高。
当年12岁的刘天花就这样加入八路军,有幸踏上革命生涯的演艺之路。时任剧社副社长的汪洋给她取了一个艺名:田华。尽管是贫苦农民的女儿,但她很有灵气也很有激情,在剧社排练过程中进步神速,很快就成了剧组的主要演员,深深懂得每一场表演都是“为人民服务”。
16岁那年,田华光荣入党。党旗下,她发誓:“一辈子对党忠诚,永远听党话跟党走。”在枪声四起、硝烟弥漫的峥嵘岁月,田华随同剧社紧随部队,他们打到哪儿,她就跟着演到哪儿,以文艺演出传播正能量,激励民众。她参演的河北梆子《血泪仇》、话剧《战斗里成长》等,持续增强了人民群众抗击敌人的勇气和必胜的信念。
剧社的演艺生活让田华遇上了才华横溢、志趣相投的苏凡。他不仅外语说得好,还热爱音乐、擅长美术,对演艺事业也颇有见解。加入剧社那年,田华正值情窦初开的年纪,两人彼此欣赏,暗生情愫。
田华说:“为人民服务是我永远不变的初心,艺术是我的枪,舞台就是我们的战场!”随着时间叠加,在不断的演绎中,田华很快成长为一名富有舞台表演力的优秀话剧演员。
深情演绎,成了家喻户晓的艺术家
剧社的所在地,是河北唐县革命老区“抗日模范县”。后来,因工作需要,苏凡被派遣到作战区,田华依然留在原剧组。在两人长达3年的异地恋后,田华因为演技出色被调往华北军区文工团,而在部队立了功的苏凡也来到此处。久别重逢,两人更加珍惜这份赤诚的感情。
经历过革命洗礼与战火淬炼的眷侣,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结为伉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