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新的开始了。李多丽,加油!”
李多丽从小颠沛流离,走乡窜村地演出。经过多年努力,她终于站上梦寐以求的央视大舞台。人生多舛的她,一次次在命运的重击下跌入谷底,又一遍遍坚强地站立起来,她始终坚信,希望就在前方。
唱起心底的歌
李多丽是一名90后,家住山东省菏泽市农村。她从一生下来,就被重男轻女的爸爸嫌弃。为了得到父亲的认可,李多丽总是抢着干活,却也不能让父亲多看她一眼。好在,妈妈一直护着她。
李多丽10岁时,有一天放学回到家,妈妈发现她全身布满紫色的斑点。妈妈急了,带着她去了20多里外的医院,检查结果是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妈妈回家拿钱给女儿治病,爸爸却要放弃,因为这个病不好治,要花很多钱。爸爸在烧窑厂干苦力,舍不得拿钱。李多丽难过又惶恐。妈妈搂着她,斩钉截铁地说:“放心,有妈妈在,妈妈给你治。”
妈妈到处借钱,骑着小三轮车带着李多丽天天往医院跑。喝了三百多服中药,吃了数不清的西药,李多丽身上的紫癜终于慢慢消退。可她也因此耽误了学习,不想再继续读书了。
“你不去上学,那就去戏校学唱戏。”妈妈年轻时曾是豫剧演员,她无论是做饭洗衣,还是去田里摘棉花、给麦子浇水,都唱着曲子。李多丽从小就听着妈妈唱戏长大,也有一副好嗓子。
“读什么戏校,浪费学费。就在家帮忙干活,长大了嫁人算了。”爸爸又加以阻拦。妈妈不管不顾,借钱把李多丽送去了戏曲学校。
学戏是很辛苦的。每天早起晚睡,冬天也要在寒冷的操场上练手眼身法步,手被冻得长满冻疮,李多丽晚上躲在被子里偷偷哭。
一年半后,李多丽开始跟随学校的剧团走村串户演出。哪知来到剧团,日子更苦了。李多丽和剧团其他演员一起吃大锅饭,喝面汤,住在村里没人的破旧老房子里,把玉米秆往地上一铺就睡着了。李多丽常常想,要是哪天有张床可以睡,那就是最幸福的事。
此时的李多丽才14岁,却要和大人一样什么活都得干。每次演出结束,大家匆匆忙忙地打包行李,拆卸舞台。赶到了下一个地方,第一件事就是搭建舞台,忙完就到了下半夜,囫囵睡一会儿,起床继续演戏。
有一次外出演出,演出地点到了很多演员的家乡,演完后大家都被家长接回家了。李多丽只能和剩下的几个人一起住在一个破庙里,而她是唯一的女生。半夜,大风在屋顶呼啸,周围的雕塑显得面目狰狞,李多丽吓得一晚上没敢睡。
日子在辛苦忙碌中一天天过去,到了农历大年三十,李多丽还在临沂的一个山区演出。晚上,李多丽哭着给妈妈打电话:“妈妈,我想回家。”妈妈知道剧团苦,但农村女孩如果不读书也不学个本事,只有嫁人一条路。妈妈只能隔着电话安慰女儿,自己的眼泪也如决堤一般止不住。
爸爸在窑厂干活,妈妈一个人打理30多亩旱地,还要养猪和喂牛。妈妈一心想多挣一点钱,好还女儿治病欠下的债。其实,李多丽从心底里能感受到妈妈的辛苦,哭过之后擦干眼泪,更加努力地演出。
在剧团里,李多丽是个有心人。当时有民间剧团,每家剧团都有自己拿手的曲子,一般不外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