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食之王”刘卫平:“让世界人人爱上中国味”
作者 牧龙闲人
发表于 2025年1月

辣条凭借咸香麻辣的滋味,被誉为“零食之王”,俘获了众多年轻人和小朋友的味蕾,让人越吃越上瘾。如今的辣条不仅在国内很火,在国外也成了许多人的心头好。

前阵子,网上疯传一张“天价辣条”图片,5包65克的卫龙辣条,在美国卖到16.99美元,比国内贵了很多。而在BBC(英国广播公司)的一档美食纪录片里,几位主持人也强烈推荐,称辣条为“外国年轻人必须体验的中国小吃”。

截至目前,中国辣条已出口至160多个国家和地区。小小辣条,到底是怎么火起来的?

辣条在海外崛起

在辣条界,卫龙是当之无愧的行业老大,占据着国内市场28%的份额。

不过,这个第一坐得并不踏实。一众友商虎视眈眈,都在跑马圈地,各自占据着3%到8%的份额,势头都很猛。而跟在这些品牌之后的,还有国内大大小小2700多家辣条企业。这些企业大部分注册资本在100万元以内,其中9成以上为个体工商户,竞争相当激烈。

卫龙作为行业龙头,没有与众多友商争得头破血流,而是在国内站稳脚跟的同时,选择去开拓海外市场,做更大的蛋糕。

早在2015年,卫龙就开始了全球渠道的布局,经过几年的发展,2021年实现海外营收1979.6万元,2022年达6547.4万元,2023年高达9762万元,硬生生打造出一个亿级市场,甚至还专门建立了一个海外事业发展中心,喊着“让世界人人爱上中国味”的口号,开始全面研究如何把更多辣条卖给老外。

除了商业推广,中国的留学生们也是辣条出海的带货主力。据统计,辣条的主要消费群体是年轻人,其中35岁以下的消费者占比高达95%,25岁以下的占55%。该年龄段与留学生群体高度契合。

辣条作为留学生们的必带美食,被全中国70多万留学生带往欧美日韩等世界各地,引起外国同学和室友们疯狂打call。

辣条发挥着极高的社交属性,成为学生群体间增进交流的催化剂。与此同时,Tik Tok等短视频平台的崛起,也成了辣条火遍海外的重要推手。

不少海外博主兴致勃勃地评测着这一来自东方的“神秘食物”,获得流量的同时,也在不少海外粉丝心里埋下了尝试的种子。

再加上跨境电商平台的兴起,只需花上为数不多的钱就能尝鲜,这也让辣条的出海之路变得更加顺畅。

可以说,种种因素叠加一起,让小小的辣条以我们难以想象的速度,成功获得国外年轻群体的喜爱。

实际上,辣条并不是卫龙首创。辣条的历史,可能比我们想象的都要短,距今不过20多年。它的前身是产自湖南平江的酱干,这是一种以大豆为主要原料的特色小吃,在湘鄂赣一带颇负盛名。

1998年夏,长江流域遭遇了百年不遇的特大洪水,导致大豆大幅减产,对酱干行业造成了毁灭性的打击。为了混口饭吃,当地制作酱干的老师傅们于是想了个主意,用供应更充足的面粉代替豆粉,做出了一种咸辣味的面筋小食品,这就是辣条的雏形。

本文刊登于《恋爱婚姻家庭》2024年12期
龙源期刊网正版版权
更多文章来自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