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时俱进确定改革目标任务 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制度保障
作者 江小涓
发表于 2025年1月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必须紧紧围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这个主题来展开。”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擘画了以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开辟中国式现代化广阔前景的宏伟蓝图,明确了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和各方面主要任务,引领改革开放始终沿着正确方向前进。

两次划时代“三中全会”的历史性跨越

《决定》开宗明义明确了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强调了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和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两次“三中全会”的重要历史地位: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划时代的,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也是划时代的,开启了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系统整体设计推进改革新征程,开创了我国改革开放全新局面。这对于我们深刻领会和把握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具有重大意义。

改革开放初期,我国生产力发展水平较低,改革的核心任务是为了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促进经济快速发展,尽快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增强国家经济实力。邓小平同志指出:“贫穷不是社会主义”,“我们要赶上时代,这是改革要达到的目的”。上世纪80年代,我国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改革、城市实行企业承包制改革和价格机制系列改革等,都是在计划经济体制框架下增加商品因素和市场因素、增强激励机制和经济活力的重要举措。此后,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作出《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强调我国实行的是“在公有制基础上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作出《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强调“使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作出《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强调“更大程度地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在这些改革纲领性文件的指导下,我国改革围绕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从国家宏观调控方式改革、要素市场改革、劳动力市场改革、国有企业改革、财税体制改革、社会保障制度建设等多方面推进,都是为了调动个人、企业和地方的积极性,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促进经济持续快速发展。

2013年召开的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作出《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旨在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战略部署。这次全会对全面深化改革作出部署,明确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本文刊登于《新华月报》2024年24期
龙源期刊网正版版权
更多文章来自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