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连浩特样本:新时代口岸对外开放创新路径
二连浩特位于内蒙古自治区正北部,向北与蒙古国口岸城市扎门乌德隔界相望,距北京仅690公里,是距首都最近的边境陆路口岸之一。开放是口岸繁荣发展的生命线,二连浩特因开放而设,靠开放而兴,也必然以开放走向未来。作为我国对蒙古国开放的最大陆路口岸,口岸是二连浩特发展最大的区位资源。只有立足口岸区位优势,充分发挥口岸集聚和辐射效应,多领域、全方位地加强对外开放,才能为二连浩特口岸经济的高质量发展增活力、添动力,这一举动也将为国家向北开放重要桥头堡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
二连浩特对外开放的现状
口岸进出口活力强劲,经济整体稳中有进。2023年,二连浩特经济稳中提速、量质齐升,尤其是,进出口活力强劲,据统计,2023年进出口货运量完成1924.8万吨,同比增长35.7%,首次突破1900万吨大关;口岸出入境中欧班列3294列,同比增长30.8%,突破3000列大关,在通关过货上实现了“双创新高”。固定资产投资大幅增长,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40%;消费品市场稳步运行,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6%;城乡居民可支配收入平稳提升,城乡居民收入分别增长4.5%、6%。
盘活口岸发展优势,做强开放平台载体。二连浩特积极统筹推进“三区”建设,中蒙二连浩特——扎门乌德经济合作区,是全力推进国家向北开放重要桥头堡建设的平台和抓手。合作区立足中蒙双方资源,重点发展具有市场、技术和资本优势的国际物流、进出口加工、跨境旅游、现代服务业,加快构建现代跨境产业体系。边民互市贸易区常态化运营,贸易额突破3亿元。主要进口商品为蒙古国绒毛成衣、民族服饰、民族手工艺品等。边境经济合作区重点发展以进出口资源加工为主的相关产业,通过政策推动、规划布局,初步形成以矿产品、农畜产品加工为主,建工建材加工和仓储物流为辅的产业结构。

登录后获取阅读权限
去登录
本文刊登于《中国商人》2025年1期
龙源期刊网正版版权
更多文章来自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