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筹解决数字经济与传统经济体协调发展的地区差异
作者 刘萍
发表于 2025年1月

数字经济促进传统经济体高质量发展的主线,具有数据支撑、融合创新、开放共享三大特征,可以从数字技术与数据生产要素的结合,新技术赋予传统产业等相关路径赋能传统经济体高质量发展。因此,掌握数字经济与传统经济体高质量发展的匹配条件,进一步缩小和改善两种经济形态之间耦合协调水平的地区差异和分化演变趋势,有效释放和推动耦合协调发展的驱动因素,成为促进数字经济更好适应传统经济体高质量发展要求的关键问题。

数字经济与传统经济体高质量发展的交互原理

作为新兴的经济发展形态,数字经济能提升传统经济体增长的质量和效益。学术界对数字经济如何推动传统经济高质量发展进行了深入的理论和实证分析,阐明了其内在的逻辑机制。

从微观和宏观两个角度来看,数字经济与传统经济体增长之间存在着紧密的联系,能提供一种内在动力来推动传统经济体实现高质量发展。同时,基于“微观—中观—宏观”的分析框架,以大数据为核心的应用技术也对制造业优质发展起到了重要推动作用,具体表现在效率提升、产业结构升级和商业模式创新等多个层面。

在驱动机制上,数字经济通过动力变化等一系列内在机制来推动传统经济体的高质量发展。其中,动力变化是基础,能对新的经济增长点产生刺激作用;效益变化是主线,可提高资源利用效率;质量变化是终极目标,有助于传统经济体的可持续发展。

数字经济与传统经济体高质量发展的

耦合协调性分析

经济体系或子体系之间的关系既包含单向影响,又涉及发展与协调两个层面。发展是指系统本身由无序到有序、由低阶到高阶的演化过程;协调性强调系统之间的良性互动与协作;耦合协调则可以同时体现经济体系之间的发展与协调水平。

目前学术界对经济系统耦合协调研究颇多。特别是在经济高质量发展体系耦合协调研究方面,已有学者利用耦合协调度模型测算分析了我国不同省份的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体系耦合、数字经济增长质量、创新要素配置与经济高质量发展体系耦合协调度等方面的研究成果。

本文刊登于《中国商人》2025年1期
龙源期刊网正版版权
更多文章来自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