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数字人民币为引领 书写人民币国际化新篇章
作者 陈昊林
发表于 2025年1月

自2009年我国推行人民币跨境贸易结算试点以来,人民币国际化的进程显著加速。特别是在2016年,人民币被纳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的特别提款权(SDR)货币篮子后,其在全球货币体系中的地位得到了显著提升。随着数字经济的快速发展,数字人民币(e-CNY)的问世为人民币国际化提供了新的契机和帮助。我们深入分析数字人民币在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中所发挥的关键作用,展望数字人民币与人民币国际化的发展趋势,以期能为后续的政策制定与实践提供有益的参考。

人民币国际化的理论依据与历史进程

蒙代尔—弗莱明模型阐述了一个核心原则,要想实现货币国际化,则需在资本流动、货币政策独立和汇率稳定之间取得平衡。借助技术手段,数字人民币显著增强了跨境资金管理能力,为人民币国际化提供了有力支持。

货币需求理论进一步指出,货币能否国际化取决于全球对该货币的需求大小。数字人民币具有跨境支付功能且交易成本低廉,有助于提高国际贸易和投资中人民币的使用频率,从而加大了国际市场需求。

而现代货币理论(MMT)则强调,若想实现货币国际化,则需将货币广泛应用于国际支付体系。数字人民币的出现,为人民币开辟了新的应用场景,强化了其在跨境结算中的作用,进而提升了人民币的国际地位。回顾人民币国际化的历程,我们不难看出其分阶段推进的战略布局。

初期试点阶段(2009—2013年)。通过启动人民币跨境贸易结算试点项目,逐步扩大区域性使用范围,为后续国际化奠定基础。

加速发展阶段(2014—2016年)。在此期间,通过实施“沪港通”等政策,加深资本市场的开放程度。2016年,人民币加入SDR货币篮子,这标志着其国际地位的提升。

深化拓展阶段(2017年至今)。随着资本市场开放程度不断加深,人民币国际化进入全新阶段。数字人民币为跨境支付与金融交易提供了支持,进一步推动人民币国际化发展。

数字人民币的定义与特征

数字人民币是由中国人民银行发行的国家法定货币,是流通中现金(M0)的数字化形式,具有以下几个特征:

法定地位与国家信用背书。数字人民币由央行发行,具有与纸币同等的法偿性,凭借国家信用背书,深受公众信赖。

平衡匿名性与隐私保护。数字人民币可以兼顾隐私保护与监管考量,实现交易的可控匿名。该设计不仅促进了个人信息保护,还有效支持了反洗钱与风险控制,维护了金融系统的稳定与安全。

双离线支付与分布式账本。数字人民币支持在无网络情况下完成即时支付与结算,极大地提升了交易的安全性,为其国际化应用奠定了基础。

多层次的运营体系。通过采用“央行—商业银行—用户”的三层运营模式,数字人民币降低了央行直接服务公众可能会出现的风险,并提升了服务效率,这都有助于其在全球支付体系中推开应用。

数字人民币推动人民币国际化的作用机制

国际贸易层面

提高跨境支付效率。在过去,传统的跨境支付往往依赖中介机构,这会增加交易时间。但使用数字人民币支付,能够实现即时结算,大幅减少跨境支付所需的时间成本,这对于贸易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而言,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本文刊登于《中国商人》2025年1期
龙源期刊网正版版权
更多文章来自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