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视角下的农产品贸易供需平衡分析
作者 姜钦钦 董敏
发表于 2025年1月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不断深入,农产品贸易无疑是国际贸易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关系到各国农业经济的发展,也直接影响到全球粮食安全和人民生活的稳定。农产品供需的动态平衡是农业生产与流通的重要议题,它既受自然条件、技术进步、政策调整等因素的制约,又受到国际经济形势、贸易规则演变及地缘政治格局的影响。

近几年来,全球农产品市场经历了前所未有的变革。一方面,人口增长、消费升级以及城镇化速度的加快,共同推动了全球范围内的农产品需求的增加。另一方面,全球气候变化带来的极端天气频发、资源环境的日益紧张和生物安全等问题也日趋严重,给农业生产带来了很大的压力。在此背景下,深入剖析全球农产品贸易中的供需平衡,对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确保全球粮食安全、推进国际贸易合作等议题,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全球农产品供需概况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浪潮中,农产品供需平衡不仅是一个国家农业生产能力的直接体现,更是全球食品安全与民生安定的基石,以下列举供需状况的三个特征,以便相关人员参考。

全球农产品产量与人口增长对比。从1971年至2022年,全球主要农产品,如粮食、油料和肉类都呈现稳步增长的趋势。在这将近半个世纪的时间内,粮食生产的增长率超过了人口增长的速度,人均粮食占有量不断增加。

表1 部分农产品的产量增长情况(单位:亿吨)

地区间供需不平衡。虽然全球农产品产量增长率较快,但是地区之间的人均占有份额却并非完全相同。比如,发达国家一般都拥有很高的人均土地资源,而发展中国家的农业生产条件相对落后,技术水平较低,人均占有量相对较小。这种区域间的不平衡不仅体现在农产品的数量上,更反映在质量上。发达国家的高产高效农业模式往往能够生产出更多优质、安全的农产品,而发展中国家由于生产条件的限制和人口的快速增长,农产品的供给比较匮乏。据联合国相关数据显示,全球仍然有大约八亿人处于挨饿状态,这种状况在非洲和亚洲的部分地区更为突出。

供需情况年度间的不稳定性。近几十年来,全球范围内多次爆发粮食危机,如20世纪70年代初、90年代初以及2008年前后,食品价格飞涨,食品供应吃紧等危机没有完全消除。当前,全球的粮食安全形势也日趋严峻。虽然近年来全球农产品的产量有所增长,但是气候变化、自然灾害和生物安全问题都会对农产品生产产生重大的影响,导致粮食安全问题。同时,地缘政治的复杂性也容易使食品供需失去平衡。

全球农产品的市场供需情况

国际农产品市场的供给状况。近年来,全球农产品市场供给整体保持了充裕的状态。特别是2023—2024年度,由于小麦、玉米和大豆的供应充裕,全球范围内的粮食产量有了显著增长。根据《全球生态环境遥感监测2023年度报告》的数据,2023年全球大宗粮油作物总产量预计为28.74亿吨,同比增加1414万吨,增幅0.5%。这一增长主要得益于近40年来全球大宗粮油作物主产区干旱减缓能力的显著提高。

本文刊登于《中国商人》2025年1期
龙源期刊网正版版权
更多文章来自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