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公司是国民经济体系中的“基本盘”和“顶梁柱”,是我国优秀企业群体的代表和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微观基础。因此,完善我国上市公司治理法律制度任重道远。上市公司治理法律制度是推动上市公司稳健发展、保障投资者利益以及维护经济市场秩序的关键。我们基于上市公司治理的法律特征,剖析上市公司治理法律制度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修订公司法和证券法相关条款、整合上市公司治理监管制度以及促进公法与私法的协同等方法,旨在为提升我国上市公司治理水平提供有益借鉴。
上市公司治理的法律特征
规范性。上市公司治理需要严格遵守法律法规和行业自律规则,涉及上市公司组织结构建立、决策程序制定以及信息披露等各方面。这一系列内容为上市公司治理树立了明确的行为准则,有力维护了市场的公平、公正与透明,切实保护了投资者的合法权益。
制衡性。建立权力制衡机制,能有效避免权力过度集中于单一主体,降低决策风险和出现违法行为的概率。独立董事制度是上市公司治理的关键制衡机制,自2005年公司法修订时便明确了其设定要求,并不断得到强化。2023年8月,证监会颁布《上市公司独立董事管理办法》,进一步提升了这一制度的制衡效能。
责任性。董监高需对公司业绩和股东利益负责,若因失职、舞弊等行为给公司和股东造成损失,则应当承担法律责任。近年来,上市公司的ESG表现(环境保护、社会责任和公司治理)备受大众瞩目。2024年4月,上交所、深交所、北交所均发布了《可持续发展报告(试行)》,强化了ESG信息披露要求。上市公司应确保治理主体谨言慎行,切实履行社会和环境责任,以此为公司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透明性。透明性是上市公司治理得到公众有效监督的关键所在,也是其区别于非公众公司的主要法律特征。上市公司须及时、准确、完整地公开财务状况、经营成果等信息,助力投资者作出合理决策。监管部门实施严格的信息披露制度与监管举措,并对违规披露加以严惩,以此促进上市公司提升信息披露透明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