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我国港口企业规模持续扩张,技术迭代加速,同时,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政策,旨在进一步推动港口行业的发展。在此背景下,港口企业间的竞争日趋激烈。为了在竞争中占据优势,强化成本管控成为企业的必然选择。
港口企业的经济活动包括搬运、装卸、代理等多个环节,其成本控制需从明细成本构成入手,区分直接成本与间接成本。具体而言,直接成本涵盖人工成本,如装卸工人、调度员工资,以及水费、加工费、设备修理费等;间接成本则涉及差旅费、办公费及港口费等费用。基于这些成本要素,港口企业应精心规划成本管理方案,既要设定清晰的管理目标,又要不断探索创新管理手段,确保经营成本得到有效控制,从而增强企业的经营效益与核心竞争力。
港口企业加强成本管控的难点
调度配工成本管控难点。在港口企业的日常运营中,调度配工扮演着核心角色,它直接关系到生产效率与成本控制。配工不当,生产效率便会受挫,成本也会随之攀升。当前,多数港口企业已迈入信息化时代,建立了智能调度配工系统,详尽记录着设备状态、人员配置等各项数据。然而在实际操作中,机械资源紧张、作业环境多变以及船期的不确定等因素,使得配工规划充满变数。这些因素具有高度灵活性,现有系统难以将未发生的成本数据纳入考量,因此难以全面反映生产运作的实时状况,导致制定配工方案时,企业难以作出最优选择,进而加大了成本控制的难度。
基础成本工作管控难点。成本管控工作复杂多变,实际操作中常因装卸条件差异和技术工艺不同而出现难点。许多港口企业在收集成本基础数据上力不从心,导致成本核算缺乏依据,难以精准把握货物出港流程及各操作节点的成本。在数据采集环节,定额确认是一大难题。港口企业会使用的机械设备多样,多采用加油车现场加油,油耗记录依赖人工纸质登记,数据量大且易出错,难以准确区分同一班次、不同作业下的油耗。电耗管理同样存在问题,尽管门机作业已实现智能化数据采集,但码头内众多生产设备耗电情况却未纳入核算,使得电耗定额难以确定,进一步加大了成本管控的难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