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财会监督筑牢财务共享服务模式应用“防火墙”
作者 张幼蓉
发表于 2025年1月

近年来,在数智化技术的驱动下,众多企业纷纷推行财务共享服务模式。这一模式通过将分散的财务业务及流程进行标准化、集中化管理,实现了资源的优化配置,极大地提高了财务工作效率,为企业带来了显著的经济效益。然而,财务共享服务模式的引入,不仅改变了企业原有的财务管理模式,也给企业财会监督工作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因此,如何加强财会监督工作,以适应财务共享服务模式的新要求,已成为企业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财务共享服务模式下加强财会监督的重要性

提升会计信息质量。相较于传统的财务管理模式,财务共享服务模式利用信息技术打破了企业各业务条线间的信息壁垒,将业务数据集中后进行共享和自动化处理。通过全程监控系统数据处理,确保各项操作严格遵循会计准则和企业制度规定,有效避免人为失误或故意舞弊导致的数据错误,从而保障财务信息的质量。

有效防范财务风险。财务共享服务模式涉及的业务单元多且流程较为复杂,其间可能存在重复操作或审批流程过长的问题,不仅会影响工作效率,同时也可能带来风险。此时,如果企业内部控制存在缺陷,如业务流程不清晰、审批链条不完善,将极有可能导致数据泄露或被篡改。但通过开展全程的财会监督,便可以及时识别并防范这些风险,减少企业可能出现的损失,保护企业资产安全。

促使企业规范经营。加强财会监督是促进企业合规经营的重要手段,其贯穿于企业经营业务活动的各环节,通过监督、控制经营管理全过程,动态监控企业的财务行为,保证企业经营行为的合规性,避免因违法导致声誉受损,以此为可持续发展提供保障。

财务共享服务模式下财会监督面临的挑战

监督对象方面。财务共享服务模式监督对象不仅包括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工作人员,还包括各个业务单元的财务人员以及相关业务流程。监督人员要全面了解各个业务单元的财务状况和业务流程,以便更好地进行监督。相关业务流程的复杂性也给监督工作带来了挑战,监督人员需要深入了解业务流程的各个环节,才能准确判断财务数据的真实性和合规性。

监督流程方面。实施财务共享服务模式后,企业可以通过财务共享服务平台大量收集、统计以及分析数据,促使监督流程实现数智化。此时,财会监督的重点便是关注财务共享平台上数据的传输、存储和使用过程,进而从各类经济数据中发现财会活动的异常所在。换言之,在财务共享服务模式下,应进一步创新财会监督方法,以满足财会监督的实际需求。

技术应用方面。财务共享服务模式极为依赖信息技术手段,因此,需要提前就数据安全、系统漏洞等方面的问题加以预防。但因财务共享服务模式的应用,会导致财会监督的数据来源及类型更加多样化,就需要监督人员具备一定的数据分析能力,以便更好地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发现财务数据中的异常情况。

本文刊登于《中国商人》2025年1期
龙源期刊网正版版权
更多文章来自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