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经济协同发展是缩小居民消费差距的关键抓手
作者 秦凡
发表于 2025年1月

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发展,地区之间呈现出不同发展态势。在经济发达地区,城市居民凭借较高的收入水平、丰富的劳动机会以及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升级消费能力和消费结构,消费观念也更为多元化和现代化。他们在高品质住房、教育投资、高端休闲旅游等方面的支出持续增加。同一地区的农村居民,尽管收入也有一定增长,但受限于农业生产的收益水平、农村基础设施条件以及公共服务资源等因素,消费能力和消费层次明显低于城市居民,消费升级步伐缓慢。

在经济欠发达地区,整体经济发展水平较低,城市和农村居民收入都处于较低水平,城乡消费差距更多表现为有限收入下的消费选择差异,城市居民可能在基本生活保障之上有少量结余用于改善性消费,而农村居民则通常集中于维持生计的消费。

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对城乡居民消费差距的影响

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在多方面深刻影响着城乡居民消费差距。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地区,产业结构向多元化和高端化趋势发展,城市集聚了大量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与高新技术产业,工作机会丰富,居民收入水平较高且增长稳定,有更多资金用于消费升级,如购置房产、投资教育与文化娱乐消费等。相比之下,这些区域的农村地区,尽管也能受益于区域经济发展带来的基础设施改善与部分产业辐射,但农业生产附加值有限,岗位的多样性与收入水平远不及城市,消费多集中于基本生活物资等方面,从而导致城乡消费差距的产生。

在经济发达地区,公共服务资源分配不均衡也是影响因素之一。城市拥有更优质的资源,居民消费支出相对较高且具有较强的消费意愿,以获取更好的服务质量。农村的公共服务虽逐步改善,但在质量与可及性上仍有差距,农民的消费负担相对较重且消费层次较低,进一步拉大了城乡消费差距。

经济发展水平高的地区,金融市场更为活跃。城市居民较容易获得金融支持与消费信贷,有利于提前实现消费需求,刺激消费市场的繁荣与升级。

本文刊登于《中国商人》2025年1期
龙源期刊网正版版权
更多文章来自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