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造价管理:现状透视与发展策略构建
作者 邓庆军 李详钖
发表于 2025年1月

随着城市化步伐的加快,建筑业迎来了空前的发展机遇。作为城市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建筑工程不仅承载着改善大众生活条件、促进社会经济进步的任务,更是国家基础设施建设的重中之重。高效的工程造价管理,对于确保资金有效使用、杜绝资源浪费以及提升工程质量至关重要。然而,在此进程中,如何妥善实施工程造价管理,已成为决定项目进度与质量的关键所在。

建筑工程造价管理现状

成本控制难度大。在建筑工程领域,成本控制一直是管理者面临的严峻考验之一。首先,建筑材料价格受国际国内经济形势、原材料供应状况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其变动往往难以预测,这种情况给预算编制带来极大的不确定性。其次,施工过程中的不确定因素同样不容忽视,例如,天气条件、地质情况的意外变化等,都有可能造成工期延长或返工,进而产生额外的成本支出。此外,设计变更也是引发成本超支的常见原因之一。在实际操作中,业主需求变化、发现设计缺陷等情况时有出现,此时就不得不对项目进行调整,这不仅增加了工作量,也使得原本精心编制的成本预算变得不再准确,进而加大了成本控制难度。

信息化水平不高。尽管信息技术近年来取得了飞速发展,但其在建筑工程造价管理领域的应用仍有待推广。当前,众多建筑企业依然依赖传统的手工记录和纸质文档开展项目管理,这种做法不仅效率低下,而且容易出错,难以适应现代管理的需求。信息化程度不足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数据处理能力存在明显短板,难以快速、准确地收集和分析海量造价信息,这无疑降低了决策的科学性与时效性;其次,信息共享机制不健全,导致各部门间存在沟通壁垒,容易影响信息传递;最后,缺乏有效的成本监控手段,管理者难以实时获取项目进展和成本变动的最新情况,这种“信息盲区”极大地增加了成本控制风险,严重阻碍了工程造价管理的现代化发展。

专业人才短缺。高水平专业人才是提升建筑工程造价管理水平的关键要素,在现实中,既精通工程技术又擅长经济管理的复合型人才较为稀缺。一方面,由于工程造价管理工作较为复杂,从业者不仅要具备扎实的专业基础,还要拥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另一方面,高校中工程造价管理课程开设情况不容乐观,致使相关毕业生的个人能力难以满足行业发展需求。此外,现有从业人员的继续教育培训机制也不够健全,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他们职业能力的提升。

建筑工程造价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项目前期规划不足。建筑工程项目的成功,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前期规划是否科学合理。然而,在实操层面,诸多项目却由于前期规划不足,导致后续工作中出现大量变更,从而增加了工程成本。具体表现在几个方面:首先,项目启动阶段对市场需求、技术可行以及资源配置等方面的调查研究不够深入,导致设计方案与实际情况不符,需要在施工过程中频繁调整。其次,在预算编制阶段,如果未能充分考虑各种不确定因素,就会导致预算与实际支出相差较大。

本文刊登于《中国商人》2025年1期
龙源期刊网正版版权
更多文章来自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