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8月,犯罪题材电影《重生》横空出世,燃爆全场,影片票房已超4.6亿元,收获无数褒奖与喜爱。这是继影片《怒潮》后,马浴柯导演执导的第二部作品。
时年45岁的马浴柯从北漂到演员(百花奖最佳新人奖)再到黑马导演,一路叛逆一路逆袭,出走半生,归来仍是少年。
以下是马浴柯的独家故事——
17岁独自北漂,将叛逆进行到底
马浴柯叛逆的记忆始于他17岁那年。
这天,马浴柯回到家告诉父母,自己不想留在兰州老家,铁了心要去北京闯荡。坐在客厅的父亲马洪恩黑着脸,半晌才放出狠话:“好,你要走就走,混不出个样来就别再回来了!”
父亲这句话既是挽留又是威胁,可丝毫没有阻拦马浴柯去北京的想法,他甩门而出。父子关系就此降到冰点。
马浴柯1979年出生于甘肃省兰州市,父亲马洪恩是甘肃省话剧院的一名演员。在家庭氛围的熏陶下,从小马浴柯就对表演产生了浓烈的兴趣。
他常常跟随父亲在剧团里穿上大人的戏服,摆弄各种道具,学着演员们的样子走来走去。有一次,团里的人看见他在后台耍剑拼刺刀,就问:“你敢不敢演话剧?”他想都没想就回答:这有什么不敢的,来吧!于是,年仅六岁的马浴柯就参演了话剧,第一次感受到了舞台的魅力。
1987年,他被《非法持枪者》剧组选中,在影片中饰演男主角的儿子小飞。为了照顾年幼的马浴柯,父亲马洪恩也得以在剧组出演角色。每每休息时,他就耐心帮儿子对戏,还传授表演诀窍。在父亲的引导下,马浴柯面对镜头一点儿也不扭捏,大大方方地完成每一场戏,尤其那句“爸爸,我有真枪了”更是让人印象深刻。
这次银幕体验,让年少的马浴柯对演员这个职业越来越向往。他常常放学后去剧团的电影院看电影,还通过手绘海报喜欢上了不少好莱坞大片和演员。
1997年,高中毕业的马浴柯信心满满地报考中央戏剧学院,但最终却落榜了,这事让他备受打击。
父亲建议他先留在兰州,加把劲儿来年考进甘肃省话剧院,演三四年戏,等积累了经验再去大城市打拼。然而,生性叛逆的马浴柯根本不想留在兰州,于是向父母提出了去北京的想法。
谁知,父亲觉得马浴柯好高骛远,根本不支持。心里也憋着一口气的马浴柯也不服气:你不支持,我更要去。
看着父子俩剑拔弩张的模样,母亲两边相劝,可依旧无济于事。她担心儿子去了北京没着落,偷偷取出了六百多块钱塞到他手里。
临行那天,马浴柯没有跟父亲打招呼,而是走出家门后,回头远远地给妈妈磕了三个头,便只身踏上了火车。母亲担心儿子,红了眼眶。而父亲其实站在窗后,望着儿子走远的背影,久久说不出话来。
然而,到了北京,马浴柯才明白“闯荡”二字的不易。为了生存下去,他送过报纸,做过服务员,当过洗车工人,一天打三份工,生活非常窘迫,经常吃了上顿没下顿,最艰难的时候三天靠六根油条充饥。有时候没地方住,他就住在打工的老板家的壁柜里。即便如此狼狈,每周跟母亲通话时,他依然“兴奋”地介绍着大城市新奇的一切,谎称自己挺好的。很多次,他想问父亲怎么样,可每次话到嘴边又被他硬生生咽下去。
在酒吧打工时,马浴柯认识了一个群演的“群头”,两人很快熟识起来,马浴柯也在他的引荐下做上了群演。马浴柯牢牢抓住这次机会,很快也发展成了“群头”。
有一次,他带着群演在剧组拍外景。原定的晚上8点收工,却一直延迟到晚上12点还没结束。为此,他跟片场人员商量能否给大伙儿发点吃的,没想到对方出言不逊,双方开始吵了起来。现场另一位副导演看到了马浴柯这仗义的一幕,将他推荐给了业内一知名副导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