误伤背后,残酷的空域之争
作者 吴阳煜
发表于 2025年1月
2024年12月25日,哈萨克斯坦阿克套附近,人们在查看失事坠毁的阿塞拜疆民航客机残骸

飞机先是遭到无线电干扰,陷入无法操控的状态,随后爆炸声响起,尾部严重受损,在液压系统失效、尝试于两座邻近机场迫降失败后,机组人员努力带领飞机跨越里海,最终失事坠毁在哈萨克斯坦西部城市阿克套的机场附近——去年圣诞节当天,这起或许是源于地面防空导弹误击造成的民航飞机空难悲剧,让人们对于交战地区空域的危险程度,有了更为冷酷的认知。

不仅是上述阿塞拜疆民航客机在车臣防范乌克兰无人机期间出事,美军巡洋舰去年12月22日击落红海上方己方的航母舰载机、伊朗2020年误将乌克兰客机击落,这些案例无不印证了地缘局势紧张会造成误判,而战时空域争夺与误伤是一对难解的矛盾。

在俄乌战火频仍的当下,从以色列到也门一线或从以色列到伊朗一线的空域,因战事的影响危险系数继续上升。来往欧洲与亚洲大陆之间的民航客机,多数不得不走土耳其—高加索—哈萨克斯坦和卡塔尔/阿联酋—印度这两条航线,但今后这些航线也可能会被不确定的战火波及。即便是对于国际政治无感的普通人,也有必要了解2025年有可能爆发的一场地区战争——可能肇始于以色列对于伊朗核设施的决定性打击。

“虽远必诛”效力有限

尽管内塔尼亚胡最近对胡塞武装发出“灭亡”警告背后,有着以军借索马里兰邦机场谋求瓦解也门胡塞武装的务实策略,但在以色列国内,一直有声音认为,“精准打击伊朗才是解决胡塞威胁的终极钥匙”。

去年11月27日,叙利亚国内战事再起后,以色列对叙频频发起军事行动,摧毁了后者超过90%已被识别的地对空导弹。正值内塔尼亚胡总理称以色列“重塑中东”之际,以色列数次提起将打击伊朗核设施,愈发得到外界关注——特别是在“双12”当天,以色列国防军表示或将对伊朗核设施发动袭击,“目前已处于准备阶段”。

这种“喊话”意在争取华盛顿支持。据多家美国媒体报道,在拜登国安顾问沙利文去年底向特朗普通报了德黑兰获得核武器的“风险”之后,特朗普正考虑在重返白宫时空袭伊朗的核设施,而拜登甚至也参与了关于在自己卸任前打击伊朗核设施的可行性讨论,但拜登本人没有得出明确结论。沙利文则公开辩称,鉴于伊朗的“疲惫状态”,特朗普也可以施压伊朗,令其保证逆转铀浓缩进程。

特朗普当选后,国际原子能机构一份长达12页的报告称,伊朗已开始实施“旨在阻止其(浓缩铀)库存增加”的措施。不过,稍晚的一份报告称,伊朗已通知国际原子能机构,计划在其福尔多和纳坦兹的核工厂安装更多的铀浓缩离心机,并将近期安装的机器联网。由此,特朗普的过渡团队制定了以武力为后盾的“极限施压2.0”战略。

早些年,美国向以色列提供了KC-135空中加油机。今后,美国还可能向以色列出售掩体炸弹,但更关键的是远程战略轰炸机。

从边境之间的距离来看,以色列和伊朗最短相隔约为1000公里,而从特拉维夫到德黑兰,两座城市之间足有1600公里的路途。对于深入敌国领土长途奔袭经验丰富的以国空军来说,远程空中加油作业依然是必不可少的支援保障。

根据德国媒体的报道,从伊朗首都德黑兰的核研究中心,到中部伊斯法罕省的纳坦兹铀浓缩工厂,再到该国南部的布什尔核电站与阿巴斯铀矿,伊朗全境可能拥有25到30座完全或主要用于核计划的设施。它们普遍分布于伊朗内陆的纵深地区,与以色列的地理距离均超过了1500公里——在没有空中加油支援的情况下,这超出了以军所装备的F-35(约为1200公里)、F-15(约为1300公里)等主力战斗机的作战半径。

以军的战斗机往返也门一趟的航程约为4000公里之遥,同时在该地区活动的美军舰载机数量亦有限,导致过去它们对胡塞武装的轰炸破坏效果并不突出。

因此,有来自西方军事领域的观察人士认为,距离太远的客观因素,成为了以色列警告打击伊朗核设施,却迟迟未动手的主要原因之一。

回顾以色列去年的多次远程空袭行动,也许有助于廓清和总结该国空中力量在中东的航路规划与任务执行水平。

在去年10月26日凌晨发起的空袭中,以色列出动约100架战斗机和若干加油机,利用美国在伊拉克控制的空域,飞越伊拉克领空,从距离伊朗边境100公里的地方发射导弹,击中伊朗多个军事目标。

本文刊登于《南风窗》2025年2期
龙源期刊网正版版权
更多文章来自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