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快节奏的现代社会中,邻里关系似乎已经成为过往的记忆。我们彼此的生活仅隔一堵墙,却往往像隔着一个世界,与邻居的交流,或许也只剩下偶尔点头和电梯里的寒暄。当人们的生活变得越来越便利,所付出的代价,却是疏离了本应紧密的情感联结。
2024年10月,《小巷人家》开播,剧集以一条小巷为背景,描绘了20世纪七八十年代苏州家属区几个家庭之间的温情故事。它没有宏大的叙事,也没有刻意煽情的桥段,用平凡的家庭生活与邻里互动、浓郁的年代感与烟火气,这些最朴实的方式打动了人心。
这部剧集播出后,引发了广泛的讨论和情感共鸣。其贴近生活的真实感和浓厚的怀旧气息,成功吸引了不同年龄层的观众,从高收视率到如潮好评,不仅取得了高收视率和良好的口碑,更是以其独特的现实主义姿态,成为了洞见现代社会情感模式变迁的一个窗口。
前些日子,我们获得了一次与在剧中饰演“林武峰”一角的演员李光洁交谈的机会。他在采访过程中所说的一句话,或许点出了这部作品的内核:“这些人物、这条小巷、种种情感,它们看上去离我们相当遥远,实际上本就是我们生活里的一部分,都是从我们真实的生活里打捞出来的。”
重塑“附近”的生活哲学
被观众所谈及最多的,是《小巷人家》如何轻盈地通过对家庭、邻里关系的展现,来编织出一张紧密而温暖的情感网络。
剧集通过庄家和林家两代人的故事,展现了在那个年代里,家庭内部与邻里之间的情感流动,其核心不是戏剧化的矛盾,而是浸润在日常生活中的细腻温情。也正因如此,剧中的诸多细节,都可以唤起观众藏在内心深处的某些回忆。
李光洁出生在1980年代,与剧中所设定的时期基本同步。“我在煤矿厂的大院里长大,周围的邻居都是父亲的同事,我上的也是子弟小学,就像庄老师工作的学校一样。我的父亲也很像林工,也是一个工程师,跟我母亲很恩爱,几乎从来没有吵过架。我小时候也像林栋哲一样淘气,当然,我肯定不像庄图南一样听话、爱学习。”
联手堵住“恶邻”排污洞的情节,作为林庄两家人关系的重要节点之一,被视为剧集中的一个标志性瞬间。环境问题的解决,也象征着关系的改善、信任的建立。
关于那段日子,李光洁如今回忆起来,想到的尽是一些片段式的小事小情。比如,某天吃饺子但家中缺少蒜时,可以很自然地去邻居家借上两头,有时候邻居还会给顺便给些刚打来的醋;又比如,他小时候,全家人都会一起坐在客厅的沙发上,看《霍元甲》,看《少林寺》,有时候妈妈刚洗完头发,吹风机的声音盖过了电视声,却让他感到很舒服。一切都很细枝末节,一切却又笼罩着金黄色的滤镜。
这也是许多观众,在看《小巷人家》时会产生的心情。庄、林两家由陌生到熟悉,再到彼此依赖的过程,既呈现了一个特定年代背景下的生活原貌,也构建出了一种跨越时代的、让人熟悉又陌生的情感生态。邻里之间的守望相助,与其所刻画的那场超越血缘的亲密关系,共同赋予这部剧深刻的人文价值。
联手堵住“恶邻”排污洞的情节,作为林庄两家人关系的重要节点之一,被视为剧集中的一个标志性瞬间。林武峰的沉稳与理性,宋莹的果断与勇敢,改变了一向倾向于忍耐退让的庄超英,从传统的回避矛盾到尝试直面问题,这是家庭成员与邻里团结合作的象征,也是剧集强调共同体意识的一个缩影。环境问题的解决,也象征着关系的改善、信任的建立。
在这些信任的加持下,家庭也得以更好地应对生活中的挑战。比如,当黄玲因家庭矛盾回娘家时,宋莹和林武峰以委婉劝解的方式帮助庄超英化解矛盾。他们的每一次互动,都在彼此关系的齿轮上涂抹“润滑剂”,让矛盾化解于无形,同时也让彼此更深地敞开心扉。
正如剧中所表现的,小巷不仅是一个生活的空间,更是一种情感层面的延展,这点在林武峰的身上体现尤为明显。

